首页>>工程建设>>施工纪实>>
精雕细琢 只为匠心
- 时间:2016-04-28 09:24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工匠团队纪实
【建设行业 报道】作为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也是我国首条外海深埋式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世界第二例、亚洲首例“工厂法”预制沉管。80000吨重的巨型沉管、180米长的标准管节、43米的海底埋深、120年的使用寿命、2000多个日夜驻守孤岛,一串串关键数字彰显出“世纪工程港珠澳”的宏伟与壮阔。
铁马秋风、孤岛筑梦,这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栉风沐雨,连年奋战,5000名大桥建设者精雕细琢,一米一米地丈量出这座世纪杰作,一节一节完成大桥海底隧道的延伸,承载起国人酝酿三十余年、寄予百年梦想的超级工程。
事在心上 心在事上
众多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在这里汇集,工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打铁匠”,经过多年的培训俨然已成为每个工程分项的专业技术能手。但就算生产线越来越自动化,如果没有工匠般的工作态度,再自动化的设备也是徒劳无用。
海底隧道沉管截面尺度大、抗渗要求高,且无外包防水,质量要求之高可见一斑。从施工生产到沉放安装,管节混凝土不允许出现裂缝,管节重度及几何精度控制标准要求也很高,对原材料质量稳定性控制、模板系统刚度及制作精度、预埋件施工过程控制等要求极其严格,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事在心上、心在事上”这是项目常务副经理陈伟彬对员工的工作要求,把事记在心上,让事与心的脉搏一起跳动。作为沉管预制的核心力量,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共有管理人员100余名,整体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年轻化,且每个人都是可以委以重任的多面手。
正是这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团队,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在无水无电的荒岛上建起了一座56万平方米的世纪梦工厂;在近300米的流水线上全程跟进钢筋加工、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管节一次舾装、深浅坞蓄排水及管节起浮横移等施工任务;要将32种钢筋原材加工成336种钢筋成品及其组合类型,且加工精度控制在1至2毫米,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预制厂内的大型液压模板系统自2012年建厂以来,使用多达120余次,却依旧如新,这是每个工匠精心呵护的成果。工作过程中,大家废寝忘食、毫无怨言,白天在现场跟进各项施工生产,晚上在办公室整理内业资料。正如项目副经理陈聪所说,“不把当天的事情做完,睡觉也睡不踏实”。
“挑战和困难是我们上升的台阶”,在每个节段的生产过程中,工程部、设备部质检部等关键部门,总是不厌其烦,一次次趴在地上检查钢筋绑扎焊接质量,绕着浇筑模板一圈圈地核查各部位运转情况;混凝土一次浇注混凝土3413m³,要求在30h内浇筑完毕,平均浇筑速度约114m³/h,且不允许出现任何故障。每次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后,他们都会在液压模板上爬上爬下,认真核实近300个关节支撑、100多个楔形千斤顶的状况,浇筑过程中更是全程坚守在施工最前线,细致督导作业工人做好混凝土温湿度控制和振捣等工序。项目团队秉承“每一个节段都是第一个节段”的施工理念,凝聚着四航人的坚持与执着。
精雕细琢 追求极致
“玉不琢,不成器。”项目员工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节沉管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精益求精,打造最小测量误差”这句响亮的口号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测量工匠按照这个标准使用自己手中的测量仪器。部门主管季拥军说:“我们施工测量,最终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控制在合格的误差范围内。”这简单却含义深刻的话深入大家的内心。
“小曹,这是曲线段,跟直线段不一样;曲线段发生了偏心,存在偏移量,生产轴线跟管节存在一定的夹角。”测量班长缪永丰正在向预埋件班组长曹万坤细心地讲解着直曲线段的差别。“测量最重要的是严谨细心,不能忽悠”,只见缪永丰左手拿着对讲机,右手正比划着,让对面负责监测的同事进行微调。“一次不行,那我们就测两次;两次不行,那就测三次;一次一次地重复,直到调整到最佳的效果。”正是测量人员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保证了管节之间的完美对接和无渗漏。
钢端壳的安装精度关系到沉管在深海里的密封止水效果,是沉管海底衔接的关键。一个钢端壳设置了96个监测点,要使它们都在同一水平面持平,且精确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需要连续三天不间断地测量才能完成。每次进行钢端壳拼装,工程、测量、安全等各部门人员都要全程驻守现场,将一个一个的零部件、一块一块的钢端壳、一颗一颗的螺栓拧紧和拼装。
漫漫长夜里,作业人员铁锤敲打模板丝杆的声音穿透整个厂房。对讲机里,时而传来值班人员铿锵有力的声音,通知同事哪个地方发生了偏差需要调整。现场实地测量完后,还要对成千上万的数据进行计算复核,一个数据一个数据核对,一条公式一条公式计算,确保每项数据符合设计要求。
“一两毫米差不了多少,为什么每次都要调那么精确?”工人一开始在进行预埋件的精调过程中时而会产生抱怨,测量人员都会耐心的跟他们解释为什么要精调,为什么考虑偏移量的原因,以及误差大了造成的后果等。时间久了,工人们的意识里产生了潜移默化,时刻保持高精度的意识和在状态的工作热情。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工匠的核心不是去“制造”什么,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心态”,这种精神正是当下很多人所不具备的。从60%到90%已然优秀,但是从99%到99.99%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还要再清理”、“必须要一尘不染”检查几遍之后,设备部部长刘远林对身边的工人们再次强调。8万吨重的沉管靠192个顶推千斤顶、384个无源支撑,平稳地、小偏差地向前移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第一次沉管顶推时,因各种问题,整个顶推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月;E11沉管顶推正值春节前夕,由于冬天气温低,机油润滑不足、设备清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沉管顶推一度十分缓慢;E19沉管顶推时,出现了顶推压力过大、管节轴线出现偏差的情况。
“还要清理?脸都可以贴在钢板上面了。”“还不够,必须要一点灰尘都没有,像反力架、顶板肋板内侧这些死角也要全面的清理。”你一句我一句,设备人员正和作业班组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E21沉管顶推前大家摩拳擦掌,显示了出极高的信心和信念。
经过5天的持续奋战,沉管顺利顶推到位。多点支撑同步顶推系统实现了大型混凝土构件平稳移动的世界纪录。“顶推摩擦系数相比上次下降2.6%,相当于减少了2000吨的顶推力,轴线偏差最大仅4mm!”设备部人员高兴地向大家汇报着数据。“哗哗哗”的掌声直接代替了大家心中的翻腾。没有过多的语言,但是大家心理都坚信,这样的团队、这样的集体是坚不可摧的。
沉管顶推到位后进行深浅坞灌水,8台大功率水泵需要连续施工70余个小时,蓄水量146万方,达到15.35米高水位;在蓄水的过程中,水位升降带来压力的变化,会对深浅坞门和边坡的稳固造成影响,因而对深浅坞的地质条件和建设标准提出了严苛要求。
蓄水期间,各部门人员要24小时在现场值班巡查,寒冷的冬夜气温很低,大家冒着严寒大风,奔波于深坞门、钢闸门、管节内部、拦水坝之间,在各位移观测点、变形观测点、应力观测点来回查看。
“1号一档绞!”“7号8号一档松!”,来自南北两侧两名指挥人员发出的指令掀开了沉管深坞横移的帷幕。沉管在钢丝绳拉力的作用下缓缓移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却打湿了所有人的脸庞。披上雨衣,各岗位人员都紧盯着漂浮在水上的这艘“巨型航母”,殊不知裤子、劳保鞋已完全湿透,伴随着凛冽的寒风,每个人却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
沉管依然缓缓地在移动,无声无息,对讲机里的声音则是此起彼伏,响成一片,紧张、焦急、担忧在其中剧烈交织,为了平静地到达一个目的地,众人都做着不平凡的努力。每一次对讲机上亮起的红灯,都彰显着每一个人那被责任感充盈着的内心的呐喊。八万吨沉管在众人的注视下终于横移到位。
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经理部总经理林鸣看来,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细分的专业领域里追求极致的精神,二是工匠本人拥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态度,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无怨无悔,而且充满自豪。
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正是这样一个工匠团队,远离陆地、驻守孤岛6年,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在施工生产中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精雕细琢,用心打造世界级、国际标准的巨型优质混凝土成品和深海沉管隧道;百舸争流、筑梦前行,在浩瀚的伶仃洋上留一座丰碑。
(陈立通 张凯锋 赵国臻/文)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