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地方频道>>

匠心筑梦杭黄线——杭黄铁路联调联试纪实

  【建设行业.报道】近日,由铁四院设计,串联浙皖两地,连接名山、名湖、名江、名城的“最美生态铁路”——杭黄铁路开始联调联试,意味着这条四院人为之奋战四年的高速铁路全面进入开通倒计时。

  铆足劲头,全力以赴保开通

  四年奋战,四院人朝兢夕惕、精益求精,为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保障旅客舒适出行,随时随地与世界联通,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2017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后续昌景黄、皖赣新双线、湖杭、金建、建衢等多条客运专线引入杭黄铁路,引起了大量密集的变更,由于批复普遍较晚,我院设计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不断调整优化方案,如期完成了大批的施工图设计”,四电总体程久洲有条不紊地介绍道。

  在目前最为关键的联调联试阶段,铁四院11个专业同驻现场,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为高效完成任务,及时配合解决问题,通号处程久洲、郭大帅作为联调联试的联络人,与杭黄铁路指挥长龙安宝、项目总体张必武等人长驻现场,合力攻坚,全力以赴保开通。

  联调联试,作为杭黄铁路正式开通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新建铁路的“大体检”。前期调试由8辆编组的提速试验综合检测列车(CRH380AJ-0203)完成,时速由90公里分别经120、140、160、180、220、250、270直至目标试验时速275公里,在一天的测试时间内,往往需要紧锣密鼓的跑上10到12个单程,近3000公里的距离。

  信号专业负责人郭大帅介绍,“我们添乘高速综合检测车,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实验列车对通信、信号等各种重要行车地面设备的全面验证和数据测试情况,以便快速及时解决调试中发现的相关设计问题”。联调联试期间,凌晨5点就需要从驻地前往杭州南整装出发,测试结束归来常常是夜空漆黑满天星河。

  他们白天进行各项检测,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晚上作为设计单位代表参加由杭黄铁路联调联试指挥部召集的联调联试每日例会,分析总结当日联调联试情况,并依据当天检测和试验数据,对发现的问题协调解决。

  除了杭黄铁路,程久洲同时担任商合杭铁路、合肥至安庆铁路、皖赣铁路等项目负责人,郭大帅同时负责福州至平潭铁路、温福铁路等多条铁路的设计及科研工作。尽管身兼数职,但他们统筹安排,将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在前一阶段任务繁忙的时候,程久洲一边配合杭黄高铁,积极协调沟通,一边在现场见缝插针地完成了合安等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秤砣虽小,举足轻重压千斤

  沿着杭黄铁路线,一路可以看到颇具规模的综合站房、沿线架设的接触网、笔直延伸的钢轨、高耸矗立的基站……

  然而,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通信信号设备,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干净无尘的通信、信号机房中,各种机柜布局整齐,光缆、电缆敷设清晰,摆放有序。

  高铁“四电”集成工程包括通信、信号、电力、供变电、接触网、防灾、信息系统及其配套工程。如果将铁路运行的桥梁、隧道、车站和线路比喻为人的躯干和四肢,那么通信信号系统就是保障高铁安全高效运营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这里承载着一份“零容错”的责任。

  在杭州电务段RBC(无线闭塞中心)机房,一排排黑色外壳的机柜整齐排列。RBC是基于无线通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高铁列控系统核心设备之一。每趟列车在铁路上正点运行的行车控制指令,都由RBC通过光缆向铁路沿线的通信基站传送,并由通信基站将信息以无线方式传至列车,控制列车安全、高效运行。RBC的指令能否及时、正确传递给运行中的动车组,直接影响到其安全运行。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在沿线各站的信号机房和信号机械室,设置有CTC机柜、TCC机柜、计算机联锁机柜、信号集中监测机柜、继电器组合架、25Hz轨道柜、接口柜、移频柜和综合柜等多种设备;在通信机房,设置有电源、信号收发器、传输设备、2G/3G的基站设备、光纤配线架、交流配电箱等。通过这些设备,实现了多系统紧密协作、高效调配,于无形中守护列车安全准点的运行。

  迎难而上,筑梦杭黄秉匠心

  杭黄铁路沿途景色如诗如画,堪称一条世界级的黄金旅游线路。“看得见”的美称之为风景,“看不见”的付出源于匠心。列车的行车安全,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一丝一毫不得疏忽,细节问题不容小觑。正是这样的工作性质,造就了四院通号人比常人更要细心周密,更能抗住压力,更加高度负责。

  谈起杭黄线,郭大帅兴奋而自豪:“由现代控制技术构建的第三级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3),硬件安全冗余结构的计算机联锁,区间自动闭塞等组成的信号系统是实现列车高效安全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由于项目复杂、采用的技术先进,图纸量大,光信号专业的设计图纸就有160本、9400张,完成了近20本文件。

  在图纸设计工作大量增加的情况下,设计周期却被压缩到以往正常时间的1/3。面对变更多、批复时间晚、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不利因素,杭黄铁路通号设计团队迎难而上,不遗余力地奔波忙碌着,在短时间内加班加点完成了大量的工作。

  “去年出图时间太紧,几条线路同时开展施工图设计和审查”,信息专业负责人朱午蓉介绍,“加上提高了审图标准,所里专门召开会议,群策群力,研究制定方案,设计人员相互配合,加班加点完成了任务”。

  杭黄铁路的桥隧比在80%以上,加上后期引入的其他线位的干扰冲突和环境要求高等原因,大大增加了通信基站选址的难度。程久洲、代赛等通信专业人员多次赴现场实地考察选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方案,从盛夏酷暑顶着炎炎烈日,到三九寒冬大雪封山,最终按时完成了几百个基站的选址工作。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充分的沟通尤为重要。头天晚上,宋睿还在杭州开变更会到晚上11点半,第二天一大早,又乘车赶往黄山指挥部,一路上拿起手机就未放下过,不断和电话那头讨论着杭黄联调联试中的问题,短短三小时就接打了20多个电话。处理好问题后,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头一歪就睡着了……

  指挥长龙安宝,在现场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压力下,视网膜脱落,回武汉手术后,医生要求静养三个月,可他心里放不下现场,休息半个月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为了迎接上级的安全检查,在万家团圆的节日里,他在项目现场度过了中秋节。

  四时轮替,寒暑相推。当人们感慨中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期待乘坐最美杭黄铁路,饱览沿途美景的时候,四院的设计师仍在坚守岗位,默默付出,这不仅是万千奋战在幕后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铁路人的缩影,更是中国高铁背后的隐形脊梁,安全护航着无数出行和回家的人。四院人铭记的初心、秉承的匠心、坚守的恒心,也将引领新一代的铁路人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征程中砥砺奋进、不断前行。
 

(责编:李霞)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