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风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 时间:2022-01-17 12:28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王善龙 李正伟 王宪儒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管理的重点也逐步从事中、事后控制转移到事前控制。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也新增了“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内容,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就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常见风险源的分类
了解风险源的分类是开展风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基础。目前国际认定的高危行业包括煤炭生产、非煤矿山开采、建设工程施工、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生产、危险品生产及存储、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究生产与试验等,这些行业之所以被称为高危行业,主要是因为在这些行业中存在大量威胁人的生命健康的危险及有害因素,被称之为风险源。
高危行业是相对来说的概念,实际上不同的企业所存在的危险或有害因素的类型及风险程度是不同的,所有企业都必须重视员工的安全健康管理。根据国家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构成事故的4个要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不良环境因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和环境的不完善则一般为间接原因。
在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5类: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和心理性因素、行为性因素、管理和环境因素。
物理性因素包括:电、噪声、防护、振动、电磁、火、设备缺陷、粉尘、信号缺陷等;化学性因素包括:易燃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生物和心理性因素包括:可以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体力超负荷、伤病、过度紧张、感觉延迟、辨别错误等;行为性因素包括:错误指挥、违章作业、操作失误等;管理和环境因素是指由管理者责任缺失导致的危险因素及环境布局不符合人类工效学要求,易引起员工疲劳等。管理和环境因素虽然不直接导致事故,但是会通过作用于人和物而引发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引发事故。
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在对风险源的类别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风险源的辨别及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是确定管理重点及力度的基本依据。风险源辨识的基本要求是全面,任何微小的危害因素都不能遗漏。风险评价的基本目标是准,精准把握危害程度是确定安全管理措施力度及准度的基本要求。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方法也有很多,大致上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岗位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
定量分析法包括:LEC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关联图分析法、道氏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等。
其中,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风险源进行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方法表达式为:D=L×E×C。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其指标值从0.1到10,分别描述了从实际不可能到完全可以预料7种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具体为:L=10,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预料;L=6,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L=3,事故有可能发生,但不经常发生;L=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L=0.5,事故很不可能发生;L= 0.2,事故极不可能发生;L=0.1,事故实际不可能发生。
E代表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通过时间来衡量,描述了从非常罕见的暴露到连续暴露,指标值从0.5到10。E=10,表示员工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E=6,表示员工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在危险环境中;E=3,表示员工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在危险环境中;E=2,表示员工每月一次暴露在危险环境中;E=1,表示员工每年几次暴露于危险环境;E=0.5,表示员工非常罕见暴露于危险环境。
C代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以严重程度分为引人注意的轻伤到10人以上的死亡6个等级,指标值从1到100。C=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C=40,灾难,数人死亡;C=15,非常严重的灾难,1人死亡;C=7,表示有人员受重伤或较重伤害;C=4,表示有人员受轻伤或一般伤害;C=1,表示人员受轻微伤害或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D代表风险值,是总的评价结果,D值为L×E×C得出的数值。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以达到允许范围内。D值<20表示稍有危险,可以接受;D>320表示极其危险,不能进行人工作业或需要立即停止作业;D值在20~320之间则表示需要进行整改或增加防护措施才能进行作业。
风险源与风险管理的原则及方法
风险源与风险管理的重点不仅在于辨识和评价风险源和风险,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控制,预防事故发生。
ALARP(尽可能合理降低)原则是在风险源和风险评价中常用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当安全预防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涉及成本与效益的博弈,此时可以采用ALARP原则,尽可能降低安全风险,确定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
ALARP原则将定量风险评估得出的评估值划分为3个区域,依次为不可容忍区、ALARP区、可忽略区。风险评估值落入不可容忍区,除特殊情况外,该风险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风险评估值落入ALARP区,则需要进行安全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如果结果证明,进一步增加安全措施投资,对系统的风险水平降低贡献不大,则可以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一定的成本。如果风险评估值落入可忽略区,则该风险可以被接受,无需再采取安全改进措施。
根据ALARP原则,对ALARP区的风险源应采取安全措施进行控制,可以采用3E方法进行,3E的含义是:工程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强制(Enforcement)。
工程技术方法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风险源进行控制,按顺序依次为:消除、降低和个体防护。首先考虑采用消除方法,即停止使用危害性物质,或者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进行替代;如果无法消除,考虑降低风险措施,比如改善流程、风险隔离、设置报警装置等;最后手段是个体防护,包括头部、手足、听力、呼吸、高空作业、身体等防护用品系列。
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的行为达到预防危险的目的。通常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管理或操作技能、营造健康安全文化氛围。教育培训形式有:研讨会、宣传海报及宣传册、培训课程、实践演练等。
强制方法即使用管理手段来调整物的状态和约束人的行为,包括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奖惩3种方法。制定规章制度包括:组织建立及人员配置,规定相应职责,这是安全管理的基础。任何强制措施必须要将监督检查执行到位,对人和物的状态持续追踪和记录,定期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风险源及时解决。利用奖惩措施巩固安全管理的成果,物质性奖惩与机会性奖惩相结合,采用不同程度的奖惩措施,定期激励与动态及时激励交替进行。
建设工程施工作为一个高危的行业,风险源呈现复杂、多元化的状态。在利用以上风险辨识和风险源控制手段时,要充分结合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共同研讨商议,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以期最终实现施工安全生产目标。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