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建设>>地方频道>>
“为树让路”应成工程项目建设常态
- 时间:2021-03-18 11:44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据媒体报道,在福建省厦门市乌石浦花园安置房施工区域内,5株榕树郁郁葱葱、蜿蜒相连。这些榕树平均树龄超过300年,见证着乌石浦的时代变迁。乌石浦片区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后,片区房屋都被拆迁,唯独这5株带有居民乡愁记忆的古榕树被保留下来。据介绍,为了保住这5株古榕树,项目团队花费两个月时间最终决定“圈地造盆”,打造了一个古树公园。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发展不断加快,在推进新规划、新建设的同时,保护城市古树名木和绿化树木、维护原有绿植生态系统,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如今,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建设时充分考虑保护树木,一个又一个“为树圈地”“为树让路”的案例,也彰显着城市生态文明理念。
“为树圈地”“为树让路”中的“树”往往是成片的树木或者古树名木。如果要“树让路”,必然是成片砍伐或移植,即便后者也是成本巨大,树木不易成活,和砍伐无异。而且按照相关规定,古树名木通常不能移植,因为一旦挪动,虽然不会立马萎缩或枯死,也会元气大伤,不利于树木健康生长和存活。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古树名木被称为活化石、活文物,记录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历史传承的象征,是历史沧桑的见证,也是“乡愁”的一个重要载体。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除了生态环境保护外,更在于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目前,工程规划建设缺乏古树名木保护意识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更谈不上对一般树木的保护。当然,在现实中,建设工程“为树让路”面临很大压力。按照原地保护要求,已经启动的工程需要重新调整项目设计、制订施工方案,必将增加设计成本和施工建设成本,但与此相比,古树名木和成片、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的树木得到保护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为树让路”应成为工程建设常态。保护古树名木和绿化树木留下的不仅仅是自然之美,更是生态保护理念的代代传承。“为树圈地”“为树让路”既体现了环保观念,更突出了法治观念。虽然如今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建设时已经考虑到保护树木,但是要让“为树圈地”“为树让路”成为常态,还需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以及法律规定,为珍贵的树木资源套上“金钟罩”“铁布衫”。
(责编:刘峰)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