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建设>>地方频道>>
突出关键环节 创新“三变”举措
- 时间:2025-08-21 10:59
-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决策部署,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联办审批改革,通过创新审批模式、优化审批流程、升级审批服务,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乡建设领域一流营商环境。
审批模式创新
变“分散管”为“集中办”
“以前因为材料不全,项目审批总是卡壳,现在有了容缺受理,只要作出合规承诺,提交核心要件就能启动审批程序,非关键材料后续补齐就行,项目能快速进入审批环节,大大节省了时间。”某科技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余杭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创新“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式,将消防设计审查、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纳入告知承诺范畴,累计图审后置审查5件,有序办理容缺审批,项目开工效率提升65%。
此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还根据工程建设行业特性和项目风险等级,创新施工图审查管理模式。对低风险小型项目直接取消施工图审查;对一般项目实行“自审承诺+事后抽查”;特殊项目则采取施工图后置审查与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并行。同时,探索以“上传确认书”和“施工图质量承诺书”替代“施工图图审意见书”申请施工许可,目前已有70多个项目受益于此项改革,有效缩短项目前期准备时间。
构建“拿地即开工”全流程服务体系方面,通过部门协同提前介入项目前期规划,建立土地出让与审批手续办理的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流程衔接。以位于良渚新城的通运产业园地块为例,从土地出让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耗时28天,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让企业能够更快地抢占市场先机。
审批流程优化
变“接力跑”为“并肩行”
“施工许可阶段审批环节多、时间长,现在整合了招投标、图审、人防、消防等环节,实行单事项合并办理,审批时间平均缩短了30%。”某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审批流程的优化深有感触。为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大阶段,每个阶段明确牵头部门,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积极推行水电气网联动报装改革,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和业务隔阂,借助数据共享和协同作业,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将现场踏勘次数由至少6次压缩至1次,办理时长从至少16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同时,探索“5+X”事项并联办理模式,推动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高效联办。
全面梳理审批事项,取消了32项非必要审批材料和15个冗余审批环节。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模式,编制标准化申报指南。企业只需按照清单准备材料,即可一次性完成申报,避免因材料不全而多次往返的情况。同时,实现审批事项的高度集成和全流程清晰解读,让企业清楚了解办理事项的审批流程和相关要求。
审批服务提升
变“坐等办”为“上门帮”
建立健全“预审+预验+预帮”服务机制,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组建了专业审批辅导团队,为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主动上门为企业梳理审批事项、指导编制材料。截至目前,今年累计开展辅导服务156次,解决项目难题83个,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省审批时间25天。
创新“智慧化”监管模式,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运用数字化手段升级审批监管体系,将开工前审批事项清单转化为可视化海报,不断细化完善整合相关事项,企业扫码即可获取申报信息,实现一“扫”可查、一“点”即知,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审批进度,对超期事项自动预警,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与审批联动机制,以智慧监管保障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减轻企业办事负担。
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从“小切口”入手,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一流政务环境,让审批再提速,努力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余杭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持续深耕城乡建设大局,勤谋数智提效应用,强化经济稳进提质的增势,拼出一线冲刺的站位,优化审批流程,强化业务协同,规范审批管理,切实为经济稳进提质促发展贡献力量。
余杭建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