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拟在建项目>>

“高铁进城”引领智慧城市建设

  2022年12月5日10时40分,随着首发动车组列车D9688次驶出崇左南站,南宁至凭祥高铁南宁至崇左段正式开通运营。

  承担站前2标段施工任务的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将告别奋战4年的南崇工地,陆续开赴新的工程项目。

  广西南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同日发来贺电,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项目部奋勇争先,主动作为,以专业化的表现,受到工程行业专家等多方面关注,给广西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再相逢时,繁华依旧!”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也令项目部刁目松等一班人动容。

  

  建成后的南崇高铁留村隧道(刘福昌 摄)

  他们承建的“壮乡第一隧”南崇高铁留村隧道投入运营,他们的辛勤和付出已铭刻进壮乡大地深处。

  这距离他们承建的“中国高铁智能建造第一隧”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通车刚刚3个年头。

  用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繁华城市,引高铁进城的梦想,在北京市、南宁市相继落地变为现实,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树立了典型案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为新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指明了基本方向。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建设者正在创新行动践行这一目标。

  连接北京北站的清华园隧道全长6020米,是京张高铁的控制性工程,是全线唯一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隧道需要穿越北京核心城区的4条地铁线路,7条主要城市道路和88条重要市政管线。

  留村隧道全长5725米,是南崇铁路关键控制型工程,是广西首条高铁盾构隧道。隧道要穿越南宁市江南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上建筑物密集,云桂高铁等铁路、市政道路、地铁线路纵横交错,从地面上架高建设铁路的难度极高。

  隧道采用开挖直径接近13米的盾构机施工,隧道断面相当于常见地铁隧道的4倍,盾构机的高度比4层楼还高。

  “在极端复杂的地下环境中实现盾构机自由穿越,整个施工就像做一台精密的手术,不能有任何闪失。不打破常规,不独辟蹊径,如期建成隧道几乎是不可能的。”中铁十四局清华园隧道项目技术负责人高始军回忆说。

  项目部依靠中铁十四局大盾构核心技术优势,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开发可视化智慧施工系统、BIM协同管理平台。在南京建立全国规模最大、业务集成最先进的大盾构数据监控指挥中心,对千里之外的每一台盾构机可进行24小时精准的在线指挥。

  盾构机搭载了几千个传感器,具有感知、修正和自动调节功能。智能控制中心检测系统随时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智能模拟、精准预测、提前预警、实时修正,解决了盾构超浅埋始发接收、超近穿越重要建构筑物等技术难题,使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全过程智能管控。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100余处风险源无一预警,精准穿越营运地铁线路,月均掘进245米。南崇高铁留村隧道顺利下穿6条既有线铁路,实现“零沉降”。

  隧道内的下步结构以往多采用现场同步施工,即盾构机推过后,在箱涵两侧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建设侧箱涵。

  “这样的工艺极易造成隧道内的环境污染,工序交叉又相互影响降低效率。”高始军说。在清华园隧道施工中,他们创新开发全预制轨下结构施工工法,研发了箱涵拼装机器人,轨下结构由原来中间预制“口子件”和两侧现浇调整为全预制,甚至电缆槽都调整为预制结构,实现了国内首次轨下结构和附属管槽全预制拼装。

  “构件在工厂生产,模具复测、混凝土浇筑、蒸汽养护等工序均由计算机控制,在流水线上完成,构件尺寸误差由规范要求的1毫米缩减到0.5毫米以内,预制构件质量更佳。”原清华园项目部负责人陈爽自豪地说,混凝土养护得好,加工精度大大提高,作业环境得到改善,这一工艺在同类型隧道施工中逐渐得以推广应用。

  在留村隧道施工中,项目负责人周胜利说,“采用管片定点预埋槽道工法,工艺简单、安装方便、质量稳定、使用寿命周期长,避免了后锚方式的不利情况发生,对确保行车安全有重大意义。这在全国铁路盾构隧道施工为首次采用。”

  

  留村隧道贯通现场(刘福昌 摄)

  城市空间施工,对环保的要求极高。他们注重引进电动设备,隧道施工全程使用电力设备,低碳环保,极大限度减少噪音污染。他们开发成套泥水处理设备,创新工艺,解决了超细泥土颗粒分离难题,处理后的清水循环使用,单清华园隧道处理废浆130万立方米,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达到了绿色环保要求。

  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飞跃。中铁十四局施工的这两条高铁盾构隧道打开了高铁进城的大门,对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利用地下空间,极大便利民众出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