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施工技术>>

中铁十五局二公司巧用“弹钢琴”化解施工“老难题”

  【建设行业.报道】对于项目管理来讲,工期关乎信誉和效益,十五局宁启铁路项目同样不例外。开工伊始,房屋、道路、管线,征地成了拦路虎,难以形成规模施工。乃至2016年底,新线42公里仅仅交地23公里,且都点状排列,最长连续施工段不超过800米,着实让不少人捏了一把汗。

  “再难也要推进!集团公司反复强调,工期失守是最大的成本失控,施工生产必须千方百计、见缝插针,一刻也不能松懈”,十五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宁启铁路项目经理高喆想起早年学过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其中经典的“钢琴论”给了他不少启发,“要弹好铁路施工这首曲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才有可能胜利。”他随即带领团队确立了“三步走”思路并付诸实施。

  第一步:立好标准,行稳致远。

  “铁路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红线的内容是什么?你来讲解一下,” 2018年3月11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喜胜在宁启项目调研时,刚到施工现场就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通知的方式,询问项目管理人员,体现出集团公司对质量安全红线管理的高度重视。

  质量安全是施工生产永恒的话题,项目部把这两项工作的“命门”锁定在“立标准”上。

  上海铁路局作为各路局中管理较为完善的单位,加之经过宁启铁路一期的建设,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规范和细则,方方面面的要求细致入微。

  项目部出台规定,四个责任区未经标准化验收的工点,一律不允许开工,从而倒逼标准化融入日常管理并成为常态。他们一进场就竖标准、立规范,从桩基、承台、墩柱到连续梁施工、涵洞施工再到路基施工,采取工艺试验先行、首件确认措施,树立统一标准,制成手册,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流程化,便于“复制粘贴”,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保证标准一以贯之,项目部实行严格的工序检验制度。现场技术员自检、责任区技术负责人复检、项目部三检、上报现场监理终检,层层把关。对施工班组、现场技术员、责任区技术负责人进行量化考核,树立现场质量管理的“规矩”。

  第二步:逐点突破,连点成线。

  “难就难在一个‘地’字”,高喆介绍,2016年底,当时已交付使用的23公里并不如人想象的连线成片,能够展开拳脚搞施工。这些土地跨越10个乡镇、32个行政村、31条河流,一个工点施工,现场只能两头跑,近在咫尺却不得不绕道几公里作业,难度成倍增长。

  一边是拆迁难题如鲠在喉,一边是有效工期稍纵即逝。项目部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动起来。高喆带领团队深入分析工序特点,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租地方式,灵活变“征”为“借”,瞬速打开局面。

  “抓桩基出产值,抓墩身出形象”,随着施工态势向好,项目部将“见缝插针”的策略进一步细化。与此同时,他们没有盲目地组织人员、设备大规模进场,而是精打细算,动态调控,在现有队伍及设备满足施工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服务现场意识、提高协调效率来缩短工序循环周期。

  施工期间,他们寸土必争、分秒必争,通过优化机械设备租赁方式,吊车、挖机司机全部跟班作业、同吃同住,解决了月租机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成型一孔随即组织灌注混凝土,队伍同步进行转场,开始下一个桩基的作业。后勤保障上,他们加大投入,增加模板保证循环,拌合站、钢筋加工场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实现了自给自足、随用随取。与有效的施工组织和合理的队伍规模叠加,从管理上避免了资源浪费,确保了成本可控。

  短短两个月时间,新江海河特大桥、圩角河特大桥等重点卡控工程得到突破,点状施工的尴尬局面开始向遍地开花转变。

  第三步:全面铺开,决战决胜。

  “这得益于‘法人管项目’的贯彻执行”,高喆在对此深有感触。粗放的大包模式下,点状施工带来的必然是不确定性。项目部在前期策划阶段就通过“工序分离,工费承包”,将所有工程进行量化,拿出了清单,作业班组只赚取工费。

  他们以作业班组短期节点目标实现情况为根据,机动调整长期工作量,让能干活的班组更有积极性,让推诿扯皮的队伍失去市场。

  在工作衔接合理、任务基本饱满的情况下,作业班组心里自然有一笔账,那就是:“没有任何理由和必要与项目部讨价还价,白费口舌还不如埋头苦干、好好干活来的实惠”。

  体制顺了,风气正了好扬帆。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他们以桥梁下构重点工程为突破点,将四个责任区管理人员的奖励与班组月度考核奖惩直接挂钩,从而提高服务一线班组的工作主动性。作业班组一鼓作气,现场具备条件一段立即成型一段,迅速形成扩散效应,打响了一场剩余工程歼灭战。就这样,一个点一个点的突破,一个重点工程一个重点工程告捷。
 

  (作者:冯浩)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