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施工技术>>

技术主动创新破解高品质住宅建设之困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人们对美好居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住宅设计不合理影响购房者幸福感的话题,一再被提及、讨论。如何使住宅设计符合现代购房者日益变化的生活习惯,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在撰写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解读文章中指出,完善住房建设标准规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住房设计和建造水平,建设功能完善、绿色宜居、健康安全的高品质住房,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新时代,新要求。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在节约能源资源、推进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中,以住房为主的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如何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住宅在功能、绿色、健康方面的品质提升,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中的一道必答题。

  但从客观来看,技术层面目前存在两大难点需要突破:一是新旧动能转换下传统低技营造是否适应住宅全生命周期;二是差异化的互联网思维下,居住建筑的空间非适宜性更易暴露。

  因此,营造技术的主动创新成为解决以上难题的重要手段,只有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民居”营造技术,才有资格追求建造过程与结果中的精神意义,才能使整个住区及其每一套房子更快走向真正的“独立”,真正意义上具备自主更新、自主迭代的实力,而不被成本、建造周期和市场趋势所绑架和决定。

  “技术赋能”让房地产业回归人文关怀初心

  中国有“构木为巢”的上古神话,西方圣经中有建造“巴比塔”的传说。古往今来,空间的建造过程,始终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凝结复杂技术集成与智慧结晶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而建造结果则体现着彼时人类通用技术的应用集成及其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的建造活动同样体现了物质形态之外的精神追求。如成书于北宋的《营造法式》主要编撰目的就是规定当时宫殿、寺庙、官署等官式建筑的规范标准。这种标准恰恰是在映射精神层面的阶层区隔。所谓“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其因用的“装配式”部品建造逻辑,实际在为等级制度与统治服务。书中约定的“材份制”主要是 “官本位”的衡量标准,并为民居在建造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设置了物理上限。

  其实西方的情况同样类似,直到文艺复兴之后,私人住宅(府邸)才有机会沾了人本主义思想昌兴的光,出现了少数得以流传的经典建筑。究其原因,不外是建造活动其对智力、资源和人力的综合需求,远超普通百姓的承受和动员能力。

  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的结合,诞生了房地产业,使普通人有了通过“购买”获得坚固居所的机会。这是人本主义思想给社会行为带来的巨大进步。勒柯布西耶那句名言,“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在当时本身是歌颂现代住宅的高效、舒适化与便捷。比喻现代住宅,一如彼时众多给群众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机器,是普通人的“好帮手”和能力延伸,使其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一套好房子成为普通人精神追求层面的至上臻选。现代住宅的设计与建造,开始有了更多的积极的社会学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点燃了全社会的建造激情,迅速补齐历史短板:从1996年至2016年的2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的自有率从不足5%,提高到85%以上,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突破36平方米,解决短缺之后,住宅作为家的精神属性开始回归。

  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着房地产的“金融证券化”倾向,使周期极短、利益极大成为房地产建造行为的指导原则,房子变成入场参与金融数字游戏的筹码,高负债与高周转变成同业竞争的制胜法宝。

  与之相伴的是对于环境资源和能源的粗放消耗。据统计,我国城市建筑的平均寿命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只有约30-40年,平均100年内需要建造和拆毁2-3次,经历2-3个生命周期。同时由于大量交付的是毛坯房;二次装修造成的资源、能源的重复浪费,触目惊心:一套毛坯住宅的生命周期内,平均隔墙拆改率在95%,电路改造率在80%,水管改造率在68%。

  这就是牺牲了人文关怀初心的房地产业。它产生的一系列后果,正在令柯布西耶为之歌颂的“居住机器”,走向自身批判的对立面。而唯有通过“技术赋能”,回归民居精神的人本属性,才能使住宅成为更有意义的创新产品。

  百年住宅推动居住品质提升

  传统施工建造方式下的住宅一旦完成建造流程交付,其使用空间的形式就被固定下来,无法灵活适应。住房质量和居住品质也很难随着时代进步而提高。为此,2012年、2015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同部分头部房企与日本日中建筑住宅产业协议会合作,先后分两批启动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建设,并由中国建筑科技集团牵头进行了相关技术体系的研发与设计。目前,这些研发成果已在包括珑翠园项目在内的全国近百个新建项目中应用推广。

  在为百年住宅的延长健康使用寿命上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已成为珑翠园打造“健康百年”目标的核心技术支撑体系。主要有:功能灵活可变与户型全周期可生长、同层不降板排水的SI体系设备管线分离、延长主体结构寿命措施、健康环保建材、内装系统与部品部件的装配式建造策略、减隔震技术以及全寿命定期维护维修等。

  户型全周期可生长方面,珑翠园强调建筑、结构、设备的三位一体整体考虑与精细化设计,给变化留有空间。采用同层不降板排水措施,提高厨卫空间的灵活可变适应性。通过结构优化,最大限度解放内部空间,实现全寿命周期内功能自由变化。

  延长主体结构耐久年限方面,项目建设中主动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至C40,水泥用量不少于320千克/立方米,将钢筋保护层厚度增加40%(不同构件分别增加6-15毫米)等措施,将主体结构使用寿命延长至100年。

  珑翠园采用了卫生间集成管井和墙体排水技术,实现了结构不降板的同层排水技术,使填充体(Infill,卫生间设备管线)与结构体(Skeleton,主体结构)相分离,其排污横管和排水支管均在本层敷设,功能上又能实现卫生洁具布置的灵活性和卫生间使用面积的灵活调整。在迈向健康之家的思路下,珑翠园采用了多种新颖的营造技术来提升住宅的健康评价指数。不仅采用顶供冷、地供暖的冷暖双气入户的技术和地下水同井回灌循环系统的清洁能源,户内还引进国际认证的知名品牌净水设备,多重过滤、深度净化自来水,以及在厨房下水池下方安装厨余垃圾粉碎机,快速处理绝大部分厨余垃圾,此外,为解决屋面漏水问题,项目的坡屋面采用德系直立锁边铝镁锰金属屋面系统,全面提升屋面的防水隔热性能。

(责编:王瑞)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