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建设>>新闻报道>>
中国农民工从“生存型”向“生活型”转变
- 时间:2018-09-18 08:34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改革开放40周年农民工的生活变迁
【建设行业.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整整四十年了,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翻天覆地。这些变化要归公于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精英们,更要归公于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奉献者和见证者——农民工。
农民工出行的变化
改革的春风吹向了城市乡村,而城市的基础建设同样需要人来完成。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背井离乡从农村到城市寻找工作,为中国现代文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百万农民工出行打工,堪作改革开放中的滚滚洪流。汽车便于出行,自然被群体大众接受,也是农民工短途出行大多首选的交通工具。
农民工长途出行交通一般都是铁路,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是农民工长途出行必然选择。特别是春节期间,交通拥堵,又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铁路成了春运的重中之重。
也有农民工抱怨实行火车票网络订票以后,窗口买不到票,对于经济不宽裕、不爱上网,不懂上网,不了解交通网络信息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一部分除了选择冒险“千里走单骑”,也有部分农民工很难找到回家之路。
中国春运承载着农民工和更多大众百姓举家团圆这种沉甸甸的传统文化。由于二元制的户籍结构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形成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的刚性市场需求,决定了春运现象不可能很快消失。
在过去几十年里,农民工作为“世界工厂”廉价劳动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流动性既是企业压低劳动力成本的一个必然后果,也是农民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模式的必要方式。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农民工出行越来越从容。近年来动车成为外出务工人员优选,随着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农民工出行的选择更多了,一般选择的是“汽车+高铁”。现在的高铁站、普速火车站、汽车站和公交总站构成“四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出行。特别是在春运熙熙攘攘的人潮中,过去的农民工身份不难辨认,他们成群结队,一脸劳累,衣着朴素,肩挑背扛着各式行囊急急火火地上车下车。农民工群体从事粗重的体力活,自己打扮是否入时已无足轻重,而那沉甸甸的行囊,不仅是外出农民工人员的标配,而且成为春运的一道风景。现如今的农民工没有了沉重的包囊,取而代之的是便捷轻巧的旅行包或拉杆箱;不仅行李越来越轻便,而且钱包也有所“瘦身”,一沓沓血汗钱也浓缩成一张张银行卡;头戴耳机,手提平板电脑,把玩着手机或者是电子娱乐产品,根本分不出和城市年轻人有什么区别。
讲公德文明出行素质明显提高。伴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优良出行环境和服务不断改进,劳务工都非常注重环境卫生,乱扔乱丢垃圾的人越来越少了。新时期外出务工的人不仅有技术,有素养,也不单单是衣着光鲜,行李箱小,举止从容,而在精神气质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改变。
农民工群体生活的变化
外出农民工群体在社会的地位一直都微不显眼,但是城市的发展却与其群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农民工的勤劳建设,就没有如今美好的生活。农民工虽然拿着可观月薪,但在工地上的生活条件很差,工地上没有性别之分,男男女女都混住在一个宿舍,陌生异性同住一房大有人在,有着方方面面的尴尬。很多在工地一起干活的夫妻,连基本的夫妻生活隐私都没有,几乎无人关注。
大多数农民工都是和同乡同学同村相识的人一同外出打工,并共同居住在一起,也有一部分农民工选择和家人一起共同外出打工同吃同住,仍然没有摆脱“离家—返乡—分离—团聚”的生活规律。在居住的选择上,有一小部分农民工是居住在“工地工棚”里,也有选择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内”。农民工在居住形式选择上更倾向于居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或和他人一起租用单位附近房屋。
农民工伙食状况没有显著差别,早餐基本以包子馒头辣汤稀饭面条类为主,午餐以米饭为主食,菜种类比较复杂,大部分以荤素菜搭配,伙食较差的主要是馒头咸菜等。但是伙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老一代外出农民工,也更注重饭菜营养搭配,不再那样省吃俭用,而是懂得享受生活。
闲暇时间内主要是看电视、睡觉、逛街或者和工友聊天、听音乐、上网、阅读报刊杂志等其他活动。部分农民工在休息时间已经不是单纯的睡觉聊天打牌等,更多的是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容易接受新事物。通过各种途径来减轻一天的工作带来的压力,不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在打工城市重复枯燥乏味的生活,渴望能够像城市人那样享受现代生活,希望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社会的一员。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追求人生价值和自己的权益。不再像父辈那样进城打工是为了生存,而是渴望跳出农门实现自身价值。可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农民工的城市梦。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生代外出农民工已经从“生存型”向“生活型”转变,不再把挣钱作为外出务工的唯一目的,而更多的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其次,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更倾向于将自己看作工人群体和市民身份,有着更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特别是在接受继续教育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受过初、中等教育,对农村的辛苦劳作并没有太多的切身体会,参照系多是城市的同龄人,权利意识明显增强,更多的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接受一些新事物,因此敢于主动追求劳动平等、收入平等、生存平等的权利。在选择工作时,首先看重工作环境,其次才是工资待遇,特别是在职业选择发展取向上,从苦脏累工种向体面工种转变,从关注工资待遇向更多关注自身发展和前途转变。
农民工福利待遇的变化
每年春节过后在企业用工高峰期间,许多大型企业为留住员工,主动提出为其缴纳“三险一金”各类保险和福利,但是农民工对此并不重视,普遍认为有三险一金的企业,工资会稍低一些。与这些长期的福利保障相比,农民工更关心自己每天、每个月能拿到手里的钱数。
外地家里两头挣钱,创业打工两不误“两头挣钱”现象逐渐出现,一方面是农民工长年在外务工,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术,不愿丢了多年务工经验;同时用人单位对劳务工待遇不断提升,让农民工感受到了温暖,增强了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农民工多项创收的意识强烈,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家门口不仅好就业,返乡创业的政策也很优惠,“两头挣钱”既解决了眼前增收问题,也为家乡创业和今后长期增收致富提供了保证。
几十年来,农民工常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一年的365天,其中有300天是在工地上度过的,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洒下了汗水,有时可恨的厂家和老板拖欠不给工资,讨薪还被打。每年回一两次家,还买不到车票,子女上不了学,没有医保社保、也没有养老金。贡献最大,付出最多,分到的红利却最少,已经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付出得不到回报,流血流汗又流泪,以至于农民工群体讨薪跳楼的事件频出。正如北大一位资深教授所说改革开放后的4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非常快,很大程度是牺牲一代人和一代半人取得的。近十几年来,国家对“农民工”群体的帮助越来越多,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合法权利也相应的得到了保障。农民工是国家真正的建设者,是亿万逐梦的“真心英雄”、“拓荒者”、“实干家”,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尊敬。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感恩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国家发展做出的一系列贡献,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民工政策,而且相信随着这些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民工将会迎来重大福利!目前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依然存在不同情况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为了坚决打击施工单位恶意拖欠工资,国家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等五个方面提出十六条具体治理措施,目的就是要为了坚决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力争在2020年做到无拖欠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怎么更好的落实这些惠民的政策,让农民工真真正正的享受到本应该有的福利,则成为了一项艰巨且重要的工作。随着这些政策、制度、意见的不断实施完善,让农民工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切实找到存在感和幸福感,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幸福。
没有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就没有中国农民工的历史性流动。在中国大地上流动了40年,创造一段伟大的历史;用血肉之躯撞开层层壁垒,开辟了一个时代;农民工以其几代人的劳碌奔波、廉价劳动力、零福利待遇,带来了一个积贫多时、封闭僵化的国家经济腾飞的奇迹。外出农民工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其负重坚韧的肩膀,是中国崛起的基石,是中国社会巨大改变的底层原动力。感恩,敬仰,感谢,感激中国农民工的辛勤奉献,让中国未来的发展更加光明、和谐、美好!向可亲可爱可敬的伟大的农民工致敬!
(裴维敏)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