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新闻报道>>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 将再现“三星伴月”景观

  3月29日,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西南院联合体设计,中建八局承建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新馆总投资14.33亿元,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预计于2023年年底建成对外开放。新馆建成后,将系统展陈现有藏品以及祭祀坑新出土的文物。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新馆位于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园区内,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是现有展馆的5倍。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约4.78万平方米,还包括一个约0.66万平方米的游客中心。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古蜀文化距今4800年,遗址出土众多国宝和数以万计精美文物,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新馆以“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为核心设计理念,突出协调性、消隐性、实用性三大特点,统筹考虑与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园区的关系,打造一体化的博物馆群落。新馆以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典范。

  “堆列三星” 延续历史文脉

  古蜀王国城墙遗留下来的三个起伏相连的堆状遗址和北面新月状的月亮湾台地,形成“三星伴月”景观,“三星堆”由此得名。

  

  在勘察过程中设计师发现,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的螺旋外墙早已成为三星堆博物馆的标志,“我们将这种曲线延续发展,并从三星堆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上无处不在的青铜眼的线条,作为三个堆体外形和内部空间的控制曲线。”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总设计师、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说。新馆屋顶采用斜坡覆土形态,建筑消隐的融入环境,与对面的一号馆斜坡形体左右呼应;建筑形成三个沿中轴排列的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

  此外,三个堆体的平面控制线延长相交于一点,让建筑生成独特的形体韵律。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也体现了博物馆“馆园结合”之特色。

  在“显”与“隐”、“新”与“旧”、“分”与“合”之间,设计者寻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以恰当的姿态回应园区复杂的建筑现状和历史文脉。中建西南院设计团队希望能把三星堆遗址园区打造成“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四川文旅形象的新担当、国家级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的新典范、世界级文化遗产旅游的新目的地。

  “古蜀之眼” 传递千年文明

  在三星堆新馆设计方案中,“古蜀之眼”的概念无所不在。三星堆最有特点的文物除了青铜面具,就是眼睛,它们是古蜀人希望通过眼睛探索未知的体现。古蜀青铜面具通过极富表现力的眼睛,仿佛在与观众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在新馆的方案构思上,敦实厚重的外立面透出“古蜀之眼”,向遗址区方向眺望。这双巨大的眼睛巧妙地容纳了“时空螺旋序厅”和“圜流古今剧场”两个节点空间,为公共空间引入了自然光线,更象征着三星堆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是古蜀文明穿越古今凝望世界的隐喻。

  进入“时空螺旋序厅”,环形的青铜楼梯环绕青铜大立人螺旋向下,与二号馆环绕青铜神树螺旋向上的中庭遥相呼应,向下探秘古蜀之源,向上展开未来之旅,“应天接地”,形成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与传承。

  

  在“圜流古今剧场”,游客可观赏一场来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剧,也可透过“眼睛”,驻足欣赏老馆与遗址的景色。

  此外,新馆的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堆体部分采用干挂米黄石板,虚实对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博物馆

  从设计、建设到竣工,新馆的建设过程也将采用最新的智慧工地技术,将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以科技赋能博物馆。

  同时,利用智慧工地系统,打造“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资、绿色施工、现场服务、工程资料”八大业务数字化管控模块,实现人员、机械、安全、质量进度等全维度、全时空数字化监管,打造智慧博物馆新典范。

  新馆建成后将具备智慧博物馆功能。通过采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充分实现博物馆智慧化运营、管理、服务、保护等,在线上、线下为游客、馆方提供统一、完备的数字化支撑平台。

  

  未来,这里将通过3D仿真、VR游览、智能讲解等技术加强游客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打造成一个集文物、遗迹和智慧城市于一体的三星堆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链,让游客能够更加沉浸地体验灿烂的古蜀文明。

  泱泱中华,万古江山,三星伴月,日月同辉,中建集团将以匠心筑精品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贡献中建力量。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