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建设>>新闻报道>>
建筑劳务市场的“五化”发展
- 时间:2022-09-05 10:05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多年来,建筑工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加强和规范建筑劳务管理、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成为当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而又艰巨的任务。
□ 邢作国
近年来,我国建筑劳务市场出现了很大变化,可以简要总结为“五化”,即建筑工人职业化、企业发展专业化、用工管理规范化、管理服务数字化、发展目标品牌化。
建筑工人职业化
建筑工人职业化既是近年来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筑劳务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建筑劳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工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劳务纠纷频繁等,主要是因为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较低。
建筑工人的职业化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工作的稳定性,要长期从事建筑工人这项工作;二是就业的组织性,建筑工人应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书面协议;三是行为规范性,也就是职业化素质,建筑工人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操作水平。
从政策方面看,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颁发的有关文件中都对建筑工人的职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9年3月起,《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施行,其中第八条提出,“建筑企业应与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其进行基本安全培训,并在相关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上登记,方可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与建筑作业相关的活动。”今年,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对这一政策作出调整,修改为“建筑企业应与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不符合建立劳动合同情形的,应依法订立用工书面协议。”
目前,各省出台的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的实施意见也都对建筑工人的职业化提出了具体规定。特别是《重庆市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要大力培养自有的建筑产业工人。方案提出,重庆市的试点项目自2022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取消劳务分包,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必须采用自有工人施工,或者分包给自有专业作业企业(全资、控股或参股的专业作业企业)施工。试点时间从2022年10月至2025年12月。到2025年年底,重庆力争实现建筑企业自有工人占比达40%以上。
当然,建筑工人职业化不会一蹴而就,要经历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建筑企业、建筑劳务企业都要顺应市场及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用工思路,以适应建筑工人职业化的要求。
企业发展专业化
专业化应该是未来建筑劳务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建筑劳务企业基本是中小企业,专业化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但是建筑劳务企业的专业化并不仅仅是成为专业作业企业,专业化主要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等环节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市场的认同性。建筑劳务企业既可以成为专业作业企业,也可以发展成为专业承包企业以及专业化的总承包企业。
2022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计划取消施工劳务资质,设立专业作业资质,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类别和等级。
按照相关政策,现有的建筑劳务企业可以进行转型,转型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转型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相关政策规定,支持有一定规模和管理能力的建筑劳务企业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向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转型发展。
二是转型为专业作业企业。相关政策明确,引导小型建筑劳务企业转型为专业作业企业,做专做精专项业务,成为建筑用工主力军。鼓励支持现有建筑劳务企业加强与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的合作,通过划、转、并、购等多种方式转型为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控股或独资的自有专业作业子公司。
结合我国建筑劳务政策导向,并借鉴国外建筑业的发展经验,建筑劳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取消施工劳务资质后,预计我国的建筑劳务企业及专业作业企业数量将会有较大提升,专业化的建筑企业数量将会迅速增加。
用工管理规范化
围绕新时代产业工人培育与建筑劳务管理,近年来,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劳务用工管理的文件。
2019年12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公布,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性法规,为实现根治欠薪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之后,《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相继出台。
202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制定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35年,力争实现在建项目施工现场中级工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30%、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工人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10%,建立施工现场所有工种技能工人配备体系。
目前,各省市都陆续出台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试点方案以及各省市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建筑劳务用工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逐步深入。
管理服务数字化
数字化是国家战略,建筑劳务市场也要努力实现数字化。
规范化是夯实建筑劳务管理的基础,数字化则是实现建筑劳务管理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2018年11月,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启用,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实名制实现了对建筑工人的数字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已经实现了全国在建项目的全覆盖,截至8月中旬,平台在册的建筑工人超过5000万人,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人管理、维护建筑工人和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数字化在对建筑工人的服务方面也发挥了明显作用。只有基于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各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实施信息化动态监管,才能有效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工人面临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劳务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各地建筑劳务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各省市都在建设数字化的建筑劳务管理平台。同时,一些市场化的招工用工平台也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劳务数字化平台至少有上百家,有些平台每天能完成招工人数超万人,在促进建筑工人就近就业、服务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目标品牌化
专业化是建筑劳务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品牌化则是推动建筑劳务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目标,是建筑劳务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去年以来,劳务品牌建设被提上日程。2021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0部门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制定劳务品牌规划和建设方案,对劳务品牌建设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文件强调行业协会商会要在劳务品牌标准制定、开展评价、建立信用承诺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出要健全劳务品牌质量标准体系和诚信评价体系,鼓励社会团体制定劳务品牌质量和评价标准,开展劳务品牌诚信评价,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内劳务品牌信用承诺制度,从政策层面为劳务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支持。
当前,建筑劳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建立各自的劳务品牌、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是当务之急。
建筑业培育和发展劳务品牌,将有效推动特色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领军劳务品牌持续涌现,有利于优化建筑业劳动力结构,助力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培育工作,对加快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为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供应链与劳务管理分会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