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建设>>新闻报道>>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 促进建筑业转型
- 时间:2024-03-06 10:02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本报记者 韩雅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动建筑业转型受到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借助BIM技术助推智能建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长期以来其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具有参数化、可视化、模拟能力强、信息完备性、工作协同化等优势,可以极大提升工程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助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基于BIM技术的监管机制尚未形成,难以整体实现BIM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志红表示。
为此,张志红建议,增加BIM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产出,通过构建BIM数据协同平台等手段,解决当前BIM数据分散、割裂等问题,促进数据集成价值最大化,实现BIM技术与建设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加大研发支持,强化BIM应用推广技术保障;推动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韩永刚表示,在工程建设领域,智能建造的第一步是提升机械化施工水平,重点是智能工装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第二步是配套数字化技术、信息化系统的加持,面向设计、施工、建管、运营等全流程的智能化作业,实现信息数据的互通。
关注节能降碳
建筑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载体,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宜业宜居空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推动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表示,应建立健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用能总量、用能强度、碳排放控制等管理制度。逐步推动建筑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推行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将节能降碳效益转化为经济收益。合理开放城镇基础设施节能相关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应用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同时,综合运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专项债券等方式,推动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高水平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建筑、低碳与零碳建筑(社区、园区)等项目。扩大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试点范围,建立绿色金融支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储备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给予多元化融资支持。创建国家级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城区),推动绿色建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表示,应积极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
一方面,加大示范推广力度。突出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在老旧小区改造房屋、保障性租赁住房及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中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试点,适时引导现有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公益性既有建筑开展低能耗绿色化改造。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增量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如新风机组、窗户、外墙体、屋顶保温和地下室顶板等进行价值工程分析,降低产业成本,提升产品价值。
另一方面,加强低碳技术基础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低碳技术和标准体系的研究,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涉及的墙体、门窗、玻璃、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等进行研发,夯实产业基础。促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发展,构建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体系。鼓励和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划、设计、建材生产、施工、监理、检测、运维等相关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建立全产业链管理平台,使相关上下游产业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共享、高效沟通、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提供产业化基础。
编制绿色低碳建设标准
“我国的绿色基建已经有了20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形成了绿色低碳的先进理念,积累了先进技术和大量工程实践。”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荃表示,应重视软实力的输出,推动基建行业“走出去”,打造中国绿色基建品牌。
周荃建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基建技术标准体系,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基建标准协同研究,建立涵盖绿色基建评价、设计、施工、运行、产品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将粤港澳大湾区标准纳入到行业标准范围管理,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发布三地联合编制的绿色基建团体标准。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国家级绿色基建科技创新中心,依托科创中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基建共性、基础性和前沿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凝聚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科技力量,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攻关体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研究保障绿色基建的政策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基建科技水平和软实力输出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光伏建筑一体化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委副书记、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马军认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存在着行业标准尚不完善、应用推广力度不大、政策支持有待加强等问题,应当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标准的制定,建议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构造图集等国家级标准,制定光伏建筑材料专门验收标准。同时,加强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强化光伏建筑一体化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建议相关部门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制定农村光伏与建筑结合的规划标准,避免农村光伏随意搭建、与建筑拼凑,引导新建建筑、改建建筑高水平安装光伏。“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充分利用建筑物受光面(屋面及墙面等)一次性建设,具有协调、美观、坚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他表示,相关部门应出台指导支持政策,大力推广BIPV,实现绿色建筑与绿色能源完美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表示,应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提升光伏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绿色社区创建中的应用比例。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