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新闻报道>>

假期里,坚守一线的建设者书写劳动荣光

  “五一”假期,多地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推进。许多劳动者扎根一线,用汗水绘就奋进图景。

  西南山区,中铁二十三局近2000名建设者正在黄百铁路贵州段抢抓工期。随着纳拢隧道顺利进洞,该标段所有控制性工程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全长4042米的纳拢隧道是标段重难点工程,面临岩溶发育、偏压严重、涌水量大等复杂地质挑战。“我们针对不同围岩级别实施差异化施工方案,并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对开挖、支护等关键工序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全力保障工程进度与质量。”现场技术负责人伍泽伟说。

  千里之外,江苏宜兴。中铁十九局轨道公司盾构中心负责人王颖正通过智能监控系统,远程指导上海轨道交通23号线施工。

  “墨江路—澄江路盾构区间地质复杂,盾构机穿越富含水分的淤泥质软弱地层,必须要严格控制掘进过程的各项参数,通过低转速慢掘进的方式减少对软弱地层的扰动,并及时同步注浆与二次补浆,确保地层稳定。”王颖说。

  自2010年接触盾构机以来,十几年间,王颖见证了中国盾构机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在制造方面,盾构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在维保方面,我们也能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对盾构机进行适应性改造。”王颖说。

  岗位虽平凡,职责不平凡。广大建设者与时间赛跑,为确保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建设快马加鞭。

  走进重庆市巴南区,400余名工人奋战在中建科技鹿角安置房项目施工现场,为居民早日实现“安居梦”按下建设加速键。“项目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为抢抓施工‘黄金期’,项目全员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工程节点。”鹿角安置房项目经理陈方建说,该项目是巴南区2024年重点保障性安居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2.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1934套安置住房。

  在陕西,中铁十六局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南干线黄午隧洞II标施工现场,260余名建设者分布在标段的各个工点,推进工程建设。

  全长约69公里的黄午隧洞穿越秦岭北麓浅山地带,是引汉济渭工程直接向西安供水的控制性工程。“隧洞所在地区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我们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强化初次支护封闭成环工序管理,采用‘岩变我变’的支护体系,有效控制软岩变形。”项目负责人刘春辉说。这个“五一”,是他工作18年来在工地度过的又一个假期。

  华南地区,中铁十五局瑞梅铁路三标项目施工现场,200余名建设者坚守工地。

  “我们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桥梁建设数据,同时严格检查现场工序,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现场负责人衣本威说。在他身后,是建设中的梅江特大桥。施工平台上,工程师们紧盯三维建模数据,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精度。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梅江特大桥横跨梅江,主跨达160米,是瑞梅铁路与武梅铁路共线的铁路桥。

  坚守成就不凡,奋斗创造精彩。

  陇东高原,甘肃庆阳,中建交通承建的庆阳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现场,500余名建设者坚守在塔吊林立的工地上。“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冲刺阶段,技术团队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不断优化商业布局、综合管线排布,推动机电安装顺利完成,同时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进行深化,实现将玻璃单元安装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项目负责人谢晋说,这个项目总建筑面积30.9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在深圳地铁27号线一期工程丽山站建设现场,“90后”现场技术员王樊波与百余名建设者选择在假期坚守岗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丽山站围护结构施工。”王樊波说。参加工作7年时间里,他参与了多项地铁建设项目,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地下隧道到跨江大桥,从精密测量的“毫米之争”到攻坚克难的岩层突破……假期里,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而又坚守的身影,书写着“劳动最光荣”的意义,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记者樊曦、王优玲)

上一篇:海南三亚首条水下隧道工程提速推进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