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建筑文化>>

记忆不老,古街常新

  □ 贺彦豪

  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泉州,虽然不是很大,但有纵横交错的古街古巷,特别是西街,虽不算长,从街头到街尾大约3公里,但沿街有一二十条古巷。古街不老,目前这里成了网红旅游打卡地。

  “一条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一千年。”听老人说,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发达,“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中外商人往来频繁,旧馆驿于巷内设有一座专供过往官员或信使住宿及更换马匹的馆舍。童年的时候,我每天都经过旧馆驿巷的元代驿站、明代染织房,这里还有明嘉靖年间御史汪旦府第,清嘉庆年间进士杨滨海故居,以及一些近代著名民居。此外,这里还有三朝巷、台魁巷、井亭巷、通政巷、帽巷………犹如一座巨大的迷宫。据考古统计显示,这片区域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古大厝等。正是有了它们,这里才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我家位于西街,上世纪60年代,滚铁圈的声音划过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虽让人不太“满意”,但滚铁圈却是我的“运动强项”。放学后,我总是在古街铺着青石板的小巷中滚着铁圈,那铁丝与石头摩擦的声响,仿佛“嗒嗒”的马蹄声,在古巷回荡着。

  值得一提的是,在喧闹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开元寺,东西塔就在开元寺。东西塔是古城最为突出的城市景观和标志,可谓泉州古文化的“镇市之宝”……我家的后门直通开元寺,小时候每天都会去塔下玩耍。东西塔是黑蝙蝠的家园,听说蝙蝠粪便可以卖钱,我胆怯的心升腾起跃跃欲试的火焰,和伙伴携着扫把、簸箕、编织袋和竹梯,悄悄登塔清扫蝙蝠粪。一群群黑蝙蝠在塔壁上吊得密密麻麻。一听到响动声,黑影似乌云盖顶,从塔中飞出。这时,我们弓着身,迅速扫着粪便。之后,提到药材收购站卖了30多元,摸着口袋里的钞票,我们眉开眼笑,巴不得东西塔上每天都有很多蝙蝠粪便。

  长大后,我成了一名战士。多年后,一次回家探亲期间,行走在熟悉的西街,发现古街依旧,人已变新。小店铺林立、顾客络绎不绝,不仅有卖衣服、鞋帽、洗化用品的,还有卖五金家电、钟表首饰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沐着晨钟暮鼓声,与生活不期而遇。

  1980年,我从外地调回泉州后,家就搬出了西街。去年,我在西街偶然遇见一位老邻居,他年逾古稀,满脸沟壑、白发飘逸。我拉着他的手,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当年在台魁巷里捉迷藏、东西塔上扫蝙蝠粪、龙眼树上摘果子……恍如昨日,犹在眼前。

  如今,我也已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老年人,不禁疑问,古街也随着时间变老了吗?我觉得,古街不老。近年来,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福建省第一批9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拉开了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的大幕,前不久,“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通过审议,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我相信这必将为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带来新的契机。

  有人说,泉州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故事、民间传说一 一贯穿起来,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城市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见人见物见生活,随着城市发展,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其原汁原味的风情,走进越来越多游人的视野。

  千年古街纵贯古今,古老而美丽的风景,总让人流连忘返,我不禁有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慨。美哉西街,乐哉鲤城!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