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企业管理>>

从“0”到“1”书写传奇

  ——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预制厂建设历程

 【建设行业.报道】2017年3月6日清晨,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巨型沉管E30管节顺利绞移出坞,离开牛头岛驶向安装施工现场后,我转过身来,看着脚下这条连水泥都没铺上的路,上边是陡壁悬崖,底下是15米水深的深坞,两边杂草丛生。

  刚到沉管预制厂工作的时候就听说这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有着一段意味深远的故事,它承载着中交岛隧建设者锲而不舍的坚韧品格。或许可以这么说,这条路是岛隧建设者用14个月,将这个无人问津的荒岛,建成为占地面积约56万平方米,世界上生产沉管体量最大、工艺最先进的超级工厂的精神缩影。

  路就在脚下

  从办公区远望深坞边上的护坡路,“让世界更畅通”庄严雄立,见证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超级沉管预制厂六年来的繁忙与功绩。走在这条路上,当年留下来的爆破孔依旧清晰可见,岩石上的挖痕历历在目,当时的施工情景在脑海中愈来愈明朗。

  “如果当时没有坚持挖下去,这条路就不复存在了。”见证岛隧六年荣兴的Ⅲ工区二分区常务副经理陈伟彬指着通往深坞门北坞墩的那条路说道。“当时在土石方开挖结束前,深坞区的护坡施工已经展开,机械操作人员要在倾斜度超过40度的斜坡上、气温也超过40度的潮湿闷热环境中连续作业。”工区副总工兼副经理黄文慧回忆道。

  从无到有,需要有坚持下去的理由与勇气。在炎炎夏日的深坞里进行爆破开挖作业,人就像在热锅上炙烤的蚂蚁,加上轰隆隆的机械作业和爆破声,不免会显得焦躁不安,对施工的信心也会有所下降。“当时我看到的是高过人头的野草和坚固的岩石坡,一天下来,挖掘进度缓慢,想看到的路遥遥无期,坚持下去的动力被消磨得支离破碎。”当时参与施工的工人说道。

  可无论施工条件多艰难,即使路通的目标遥不可及,当时参与岛隧工程基建的四航建设者坚信着,路是走出来的,挖下去就一定会有路。于是工区调派工人继续挖掘,技术管理人员全程驻守,几天下来,进度依然不乐观,工人的积极性再次受到影响。

  工区领导连夜召开会议,统一大家思想,坚定全员信心,次日继续护坡路施工,遇山则挖,见石则破。两天后,工人看到了一处平台,他激动万分,连忙向驻守现场的管理人员报告,于是对讲机传出一道声音:“深坞北侧护坡施工,前方发现一处平台。”“继续施工。”对讲机另一边传来领导班子的声音。

  “这是工人能够坚持下去的救命稻草,因为他们看到了通路的希望。”当时驻守现场的管理人员说。

  几天后,坐在挖掘机上的施工人员看到了一望无际的伶仃洋,通往深坞北侧坞墩护坡路施工完成。海浪在欢呼,工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领导们说得对,路就在脚下,要敢于迈出第一步。”

  “路通了,目标就达成了,工人就会有成就感,心情就会愉快,也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完成沉管预制厂的建设工作。”陈伟彬说道。

  240天主厂房封顶

  沉管预制厂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管节的预制场地,厂房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形式,最大跨度为50米;主体结构采用门式钢架及排架结构;屋面结构采用网架和钢架梁两种形式,屋面檀条采用Z型冷弯薄璧型钢,面板均采用压型钢板。钢结构厂房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钢结构工程量为2705吨。建成后的沉管预制厂房低调而奢华,优美而壮观。

  厂房建设采用零星散装吊装方案施工,且与沉管预制模板拼装交叉施工,安装难度较大。由于厂房施工处于沉管预制的关键线路上,其进度直接影响到沉管模板拼装及预制的节点工期,工期极其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厂房建设结构之复杂、跨度面积之大、质量标准要求之高、建设工期要求之紧、孤岛材料运输之难等,堪称世界厂房建设之首。

  “当时整个岛上遍野荒芜,尘土飞扬,没水没电,甚至连一棵遮阳的树都没有。一旦下雨,根本找不到避雨的地方。”面对厂房生产任务艰巨、建设队伍多、交叉施工频繁、管理难度大的巨大挑战,工区从节点着手,精细规划施工,合理编排,整合设备、技术管理队伍资源;克服频繁季候风与雷雨天气的影响,合理安排工期进度,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同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做好过程检验,抢占好天气,加班加点,春节期间全员坚持施工作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就会有回报。2011年8月9日,沉管预制厂2#生产线浇筑坑土建施工的完美收官。2011年8月15日,沉管预制厂土石方工程验收通过。2011年8月29日总营地具备入住条件。2011年9月1日,港珠澳大桥工程岛隧沉管预制厂码头主体工程验收通过等第一战役第三阶段10个节点任务全部完成。经过240个白天黑夜的艰苦奋战,从基坑爆破开挖开始,岛隧建设者战胜了道道难关,实现主厂房顺利封顶。

  在后来的总结会上,工程部提到:“确定节点目标比盲目蛮干重点得多,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预见鏖战奋进的轨迹。”

  与时间赛跑

  从土石方爆破开挖,到件杂货码头、散料码头的建设,到15米水深的深坞开挖,再到整个10多米高、5万多平方米辽阔的钢结构厂房,加上办公区、生活区楼房,总爆破开挖量超200万立方米,浇筑量超13万立方米。如此繁重的施工任务,却只有14个月的工期。

  施工难度大、工期异常紧张、交叉作业多、台风等恶劣天气频繁,建设人员仿佛置身于困难的夹缝中。对此,四航建设者片刻都不敢耽搁,从进场开始,立即抽调人马、组织设备,在牛头岛的丘陵沟壑间摆开了阵势。建设者们暗暗下定决心:与时间赛跑,一定要冲出困难的包围圈!

  “五加二,白加黑,从严寒到酷暑,从狂风到烈日,施工的脚步从未停下。”最早的“拓荒者”之一程博回忆道。工区管理人员纷纷立下了“军令状”,主动领取任务,大家每天背个行军水壶,从天亮奋战到天黑。

  为了按期完工,全体员工更是尽职尽责,整天摸爬滚打在施工一线,不计个人得失地顽强拼搏着。2011年9月23日23:45,经过15小时的连续施工,顺利完成了深坞坞门沉箱预制的首次浇筑任务;2011年10月30日21:05至31日凌晨3:17,经过5个多小时的持续作战,顺利完成深坞坞门大沉箱第三层混凝土浇筑;2011年11月25日凌晨4:26,深坞坞门墩施工完成。建设者们时刻盯着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就这样,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中交岛隧建设者从“0”到“1”,克服了国外技术封锁困难,解决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攻克了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仅用14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一座全球规模最大、相当于9个水立方的超级工厂,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如今,超级沉管预制厂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33节巨型沉管也已全部安装完毕,已建隧道总长达到5652米,距最终贯通仅差12米。

  在最后12米的征程中,中交岛隧建设者将慎终如始,不忘建设超级工程初心,继续秉承从“0”到“1”的态度,精益求精,全力以赴,朝着“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的世纪工程目标前进,向港珠澳三地人民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梁万清/图文)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