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吴启和:做好建设就是最好的抗“疫”

  日前,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5号墩沉井开始浇筑井壁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开始,让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直坚守在一线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吴启和稍稍松了一口气。

  吴启和,1979年出生于河南,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同年7月进入中交二航局。自此,吴启和便开启了“转战大江南北、坚守建设一线”这种四海为家的人生,至今已有14年。

  搞好生产也是抗“疫”

  

  1月27日,正月初三,正当大家在居家隔离亦或庆幸可以延长假期时,吴启和却开始带领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仅有的几个工人筹备物模试验。

  吴启和于2019年7月加入项目策划,8月28日被任命为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常务副总工,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编制及技术管理工作。

  去年8月,中交二航局中标常泰长江大桥主桥5号主塔基础工程,5号主墩基础为水中钢沉井基础,沉井底面尺寸横桥向长95米,纵桥向宽57.8米,总高72米,沉井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为世界最大面积水中沉井基础。

  新的沉井,意味着新的挑战,已经40岁的吴启和主动请缨,要求前往一线,“虽然我做过很多项目的技术服务,但总觉得有些方面还是需要充实一下。同时,以前也做过这方面的技术,也希望能为项目上做点事情”。

  此次正在进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确保井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进而为主体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进行了3次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工艺的可行性以及确定关键的工艺参数。

  然而,在疫情期间试验最大的困难不仅是人员紧缺,还有社会物资及设备资源也进不来。试验用的混凝土只要30立方米,按照以往的办法,在附近的商混站买即可,但是受疫情影响,这些企业都没有复工。为此,项目部只得想办法将用于主体工程施工,一次生产1500立方米拌和船来生产混凝土。

  “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用‘大炮打蚊子’来开展试验。”吴启和说。因此,光这个实验就做了20天。2月18日,在所有准备和防护工作就绪后,常泰长江大桥顺利开始浇筑,计划在25天内完成浇筑。

  按照以往的规律,在项目部值班的人员,年后都可以调休,但这一次,吴启和的调休计划也泡汤了,这不仅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施工生产的需要。

  “我觉得搞好生产也是抗‘疫’。”吴启和望着正在浇筑的钢沉井说。

  疫情中挂念远方的家

  

  “孩子生病发烧了,说是肺炎……”1月初的一个晚上,吴启和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

  而此时正是5号钢沉井定位着床的关键阶段,加上又处于疫情的开始,这个电话无疑给吴启和焦灼的内心添了一捆柴。不得已,他只得利用晚上请假回家,陪同家人给孩子看病。

  “那时真的很担心,生怕是那种‘不明原因肺炎’。”吴启和回忆说。后来经过医院检查,好在孩子只是普通感冒,打两天针就好了。

  孩子是放心了,但项目上的事情他又放心不下。当晚,吴启和抛下在医院的孩子,辞别妻子和母亲,又坐上了前往泰州的动车,赶往项目部,继续开启“5+2”“白+黑”的工作模式。

  身在武汉的妻子为了不让吴启和担心,便在疫情爆发前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四川老家。

  “如果留在武汉,情况可能会比较糟,因为我们所居住的小区已经确诊十多例了。虽然回老家后也需要居家隔离,但是老家这段时间的条件相比武汉要好得多,不然心挂两头,工作也会受影响。”吴启和心有余悸地说。

  此前,一想到在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大年三十,自己不能陪在年迈的父母身边,吴启和内心一阵酸楚。对于吴启和来说,这次不在家过年,是他40年来的第一次。

  其实早在刚加入项目策划时,吴启和就知道不能回家过年了。虽说常年在外奔波惯了,但已是不惑之年的吴启和,面对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还是不敢过早的将“不回家过年”这句话轻易地说出来。

  “今年不回来过十一了吗?”国庆节当天,吴启和的父亲在电话里问道。

  “额,十一我就不回了。……那个……爸,今年和以往不同,有点忙,过年我也不回来了……”说完,压在吴启和心里的大石头也放了下来,但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电话那头,吴启和的父亲沉默了半晌,说:“没事没事,工作重要,反正回来没啥事……”

  吴启和知道,这是父亲在安慰他。现在,父母都六七十岁了,妻子还要照顾两个小孩,吴启和觉得亏欠他们太多。

(责编:王瑞)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