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建设>>项目经理>>
当好地铁施工的“眼睛”
- 时间:2022-04-29 09:02
- 来源:中国建设行业
□ 李 榕
黄民
【建设者】
•姓名:黄民
•年龄:28岁
•职务:北京市政集团地铁12号线10标项目技术员
【闪光点:奉献】
“现在正是我们这一代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
【成长故事】
地下35米深的竖井、2.8万平方米的地下车站和1000米长的双向隧道,常年不见日光,这是北京市政集团地铁12号线10标项目的施工现场。一位身穿卡其色工作服的技术员正耐心地指挥着工人施工。立夏将至,天气有些炎热,安全帽下的他看上去略显疲累,“我们的项目预计明年12月竣工,现在正是生产的关键时刻,一刻也不能放松。”话音未落,眼睛又盯上了正作业的工人,大声喊话“注意安全”!
这位技术员是来自河南信阳的1993年出生的小伙儿黄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的他,毅然选择去北京,来到了10标项目部成为一名技术员,这一干就是6年。“我觉得学一行就得爱一行。”黄民说。
聚焦专业眼光
作为一名工地技术员,黄民主要负责测量放线、技术交底、质量验收、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提前安排好工作流程,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效应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针对建设工程中的细节,黄民坚持检查3遍,每日记录当天处理的工作,每周做一个总结。
面对地铁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黄民摸着脑袋笑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奔着学东西、锻炼能力的目标,他在心底告诉自己:“技术员就像施工过程中的一双‘眼睛’,为每一步施工指引方向。如果没有技术指导,施工寸步难行。但是,稍有差错,也将对工程造成致命影响。”他说,技术员是施工队的排头兵,只有把前期的测量工作做得精准,后续施工才会有章可循,不至于走样跑偏。
作为新时代的建筑从业者,他深知建筑行业对技术能力、工作精细化的高要求。为了适应日益更替的建筑新技术和更加先进的建造理念,当别人下班后,他不遗余力为自己“充电”,每天挤出时间学习规范、开展质量控制小组活动等。经过不懈努力,他先后荣获建工集团科技贡献奖3项、行业颁发的质量控制奖12项,被评为“北京市政集团年度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
黄民第一次参与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时,发表了《地铁预埋件水平定位卡尺的研制》。因为是第一次做,黄民与同事从概念到方案准备了两周的时间。在发表前一周,他觉得不太满意,又将方案推翻重做,最终他们的方案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全国决赛,那也是地铁建设项目的一次突破。
“心明”才能“眼亮”
施工现场常年风吹日晒,工程建到哪,队伍就要打到哪。“我不怕吃苦。”黄民说。
2019年车站区间贯通前,天气炎热,地下雾气很大,能见度较低,黄民跟着测量队伍开展贯通作业。那时候仪器的投射距离很短,连平时的一半都达不到。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贯通,黄民每一站都需要多次架设,反复观测5个测回以上。为了确保将激光从15厘米的孔洞里投射过去并且精准读数,他始终保持佝着腰、眯着眼的姿势进行测量。短短1000余米的导线,足足花费了72小时。
地铁区间渡线段隧道穿越富水粉砂地层,最大断面高12米、宽15米。开挖如此大的断面,并控制沉降是本工程的难点,是12号线中独有的一段,也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黄民在接到渡线段的工程测量任务时,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他首次可以独立负责一个区域的任务,意味着他正在向一个成熟的技术员的标准迈进;紧张是如此超大的隧道断面,传统的平面坐标系已无法将其可视化,如果将数据带回项目通过电脑慢慢转化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于是,黄民将大学的工程测量知识与之前所学的工程技术相结合,把断面的弧分解成几个圆形,把每个圆形方程限定区间,然后利用EXCEL软件中的函数写入方程,将测量的数据导入进去后就可以自动实现可视化。他顺利地将这项工作效率提升了6倍。
黄民感慨道,现在科技的进步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很多便利,是新时代工程建设的一大利器。但在数据计算过程中,他总是电脑算一遍,再手算一遍。“电脑算当然快,可能就是一个导数据的时间,但是导入的过程很容易出错,所以我每次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准确,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心明”才能“眼亮”。
眼中充满力量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在地铁建设工程现场,黄民展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90后的他,用行动彰显当代青年的“硬核”担当,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现在正是我们这一代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
提起“五一劳动节依然坚守在劳动岗位”,黄民憨厚地笑道:“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不易,咱干了这一行,就得坚持到底!劳动节对于工程人来说,就是普通的工作日,坚守是大家的常态。看着项目一天天推进,我很有成就感。”黄民与同事们争分夺秒,白天奔赴在测量一线,晚上回单位整理数据。“为保证建设进度,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黄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续执行下一个作业任务。
原定计划五一节假日回家,黄民想看看父母、与未婚妻拍婚纱照。但考虑到最近的疫情形势,项目也到了关键时刻,只好推迟了。“现在父母年纪大了,与未婚妻订婚3年还没结婚,觉得特别亏欠他们。但是他们特别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每当看到与亲人们的合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黄民逐渐从一个行业“小白”进化为一个“小能手”,他的行业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正是无数90后建筑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