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项目经理>>

技以载道 传承匠心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盾构设备事业部副队长 李昌涛

  在地层深处,隧道贯通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每当出现问题,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础工程集团”)盾构设备事业部的职工们都会想到李昌涛。因为只要有他在,盾构机的疑难杂症总是能“一手”解决。凭借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自信,“李一手”这个响亮的名号在整个盾构设备事业部不胫而走。如今,李昌涛的职业生涯已经走过了15年的时光,他俯首耕耘,从未懈怠,不断创造佳绩。在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李昌涛立足于企业这个宽广的平台,专注于自身,树立起了企业劳动者、建设者的榜样和典范,实实在在地成为企业大盾构发展之路上的先锋。

  迎难而上不断“进阶”

  2008年,李昌涛刚到基础工程集团的时候,职责是一名盾构司机,负责盾构的掘进工作。盾构机在幽深的地下掘进时,需要严格控制庞大的盾体与隧道中心轴的偏差距离,每一环的掘进都对司机充满考验。初出茅庐的李昌涛没有胆怯,面对这台“巨无霸”,他充满了征服它的自信。

  当时,刚迈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李昌涛参与了上海地铁13号线1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虽说学的是机械专业,可学校里的理论知识和盾构机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很大差别。即使有师父的带领,想要熟悉成千上万的零件和数十套复杂的运作系统也并非易事。他每天出入拥挤狭小的驾驶舱和幽深潮湿的地下现场,以超乎寻常的耐心与专注,拿着图纸爬上爬下,为自己争取早日实操的机会。到了操作台前,师父手持木棍,在李昌涛的背后“监考”。如果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和操作,随时会被“打手心”。在这种“高压模式”下,李昌涛身上努力、勤奋与认真的璞玉之质逐渐被打磨出来,开始了职业生涯的“进阶”。

  如果说上海地铁13号线1期工程项目的建设是李昌涛职业生涯的“启蒙课”,那么福州地铁1号线的建设则为他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舞台。

  福州地铁1号线项目曾被专家称之为“世界难题”:掘进过程中不良工程地质广泛分布,极易引起盾构机失控继而引发塌方等风险事故。然而,用于福州地铁1号线建设施工的盾构机是从国外进口的,李昌涛和同事们对于这台盾构机的操作与构造等都不太了解。他便自学英语,一点一点翻译复杂专业的英文图纸,像研究人体脉络一样摸透了盾构机的运作系统,改变了之前完全依赖国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的被动局面,从而助力项目顺利推进。

  从不吝惜心血与汗水

  挑战,是李昌涛职业生涯中的永恒话题。挑战是常态,也是他最喜欢这份工作的地方。在那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总是能够获得平静和满足。在盾构设备事业部,李昌涛处处做在前头、干在前头。他直言,工程上什么时候需要,他就什么时候出现,以全力以赴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不断琢磨如何做得更好。在项目上磨练,在项目上成长,他从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

  2021年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我国光子科学发展的基石。该项目需要建设深埋地下29米的隧道,必须严格保证掘进过程中的推进精度。即使是在纸上不借助工具徒手画一条直线也是十分困难的,但在这个项目里,施工人员要用千万吨重量级的盾构机,在轨道隧道交错的上海地下“画”一条笔直的“线”,这对于技术的要求可想而知。为了满足超高精度重大科学设施装备安全的要求,李昌涛和现场施工人员并肩作战,确保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严格遵循隧道的隆沉及轴线施工的参数,控制盾构机管片的沉降变形,确保各项掘进参数都处于最佳状态。在现场,李昌涛经常熬夜,测量整理数据、结论分析、问题总结复盘等工作都需要亲力亲为。一天24个小时,除了吃饭和短暂的睡眠休息,他都在工作。正是依靠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坚持,才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发挥团队最大合力

  李昌涛认真负责、拼搏上进的工作作风令他的团队也受到了鼓舞和感染。他常说,只有团队的心往一处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合力。

  对同事,他愿意倾听不同的意见,在交流和碰撞中获得新知。每当有技术问题,李昌涛和几位同事便利用自己清晨与夜晚的空闲,不眠不休地讨论,“非得有个道理”才肯罢休。不管他在做什么,只要同事一个电话,他可以立马赴施工现场,答疑解惑,击破问题。对新人,他大胆任用,将其安排到一线岗位上锻炼,使得新人的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当新人遇到困难“打退堂鼓”时,他也会耐心引导,用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人:如果缺少一线奋斗的实践经验,所谓的理论知识只能是一纸空谈。

  随着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在全国各地,有千千万万个像李昌涛一样的建设者、劳动者,他们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让蓝图变成了现实,让梦想落地生根。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