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企业管理>>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铸造人才竞争优势

  中国通号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 杨永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国家兴盛之基、企业发展之本。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技人才”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立人才竞争优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从全面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再到作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决策。随着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国家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国际竞争优势逐步增强,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面建成人才强国”的美好图景徐徐展开,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正汇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人才强企是人才强国的基础。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要参与主体,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央企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瞄准2035年建成人才强国的目标,牢固确立人才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尤其以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以推动人才强企战略向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努力锻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具备过硬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当代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切实把企业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不断提升中央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步伐。实践过程中,应当深刻把握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解做好新时代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战略科技人才培育,完善国际化人才选育用留体系,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把握央企发展历史方位, 理解央企人才工作重要意义

  历史向我们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创新团队,谁就能在时代发展潮流中占据优势。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奋斗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写下波澜壮阔的强国篇章。当前,中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纪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与此同时,创新引领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现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综合国力竞争的落脚点是人才竞争,中央企业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走向世界一流,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立足自身、放眼未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第二名美国共计122家公司上榜。就“全球竞争力”的具体内容来看,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全球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标准和规则制定话语权等相对偏弱。这就必然要求中国企业寻求新动能、开创新技术、优化新结构、培育新人才。

  ——聚焦问题、思考对策。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还存在短板,企业创新能力、创效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治理水平、品牌效应亟待提高。这就必然要求中国企业统筹备齐“发展要素”,比如打造科学先进的企业治理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超强的人才队伍等,着力在筑牢制度基础、打造人 才优势、增强内生动力、优化国际布局、强化智力支撑等方面下功夫。

  ——瞄准目标、奋勇追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建成“人才强国”确立为2035年远景目标。我们要以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为引领,以“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为原则,把准政治方向、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创新实践,以国际化、创新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培育为重点,遵循人才工作规律,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例如,中国航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与拥有一群敢打敢拼敢创新的年轻科技人才分不开,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占52.5%,45岁及以下的占 83.1%。

  强化战略科技人才培育, 夯实企业自立自强基础

  国家科技力量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时代背景下聚焦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而创建。战略科技人才是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的领衔者,是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保证战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各项事业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有必要加 强对战略科技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和机制保障。

  ——发挥主体地位,做好战略科技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中央企业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必须瞄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前沿领域和“新基建”、新能源革命等一系列总体部署,强化人财物等要素的一体化配置,培养战略科技人才,构筑发展新优势。

  ——推进资源整合,抓好战略科技人才培育的平台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加主动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起,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努力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优化体制机制,为战略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有力机制保障。战略科技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钻研中厚积薄发,这就需要企业努力提供和创造适合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的土壤和环境。要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借助国家重大战略舞台, 完善国际化人才选育用留体系

  中央企业正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之中,围绕企业“走出去”战略目标,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最关键的是加快培养一支适应“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把准正确政治方向,扎实做好国际化人才工作。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应肩负起统一领导和顶层设计的责任,设计并提出适合中国对外战略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强化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培育,注重信念教育和政治引领。培养了解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知识技能、卓越的学习能力、快速的适应能力、强大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海外国际化人才引进,侧重“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一批国际前沿的、能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物、一流专家和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发挥人才的首创精神。要创新引才方式,积极为国际化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另外,从周边国家或当地公司引进优秀外籍人才并打通本土化人才晋升通道,留住人才,打造本土化人才团队。要建立国际化人才资源培养调配机制,针对国有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的人才不均衡问题, 借鉴援藏援疆、精准扶贫锻炼、培养干部的有效做法,对国际化人才实施调动轮岗、挂职锻炼、墩苗培育等方式,在应对风险、解决技术难题、落实目标任务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能力。

  ——积极制定实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要建立国际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国外当地教育培训资源和国际化的环境,“在干中学、学中干”,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短期集中培训、线上专题培训等,举办专业能力强化班,坚持把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统筹起来,提高各级海外干部人才的专业素养和领导力水平。要完善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计划,选拔优秀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根据专业和工作需求,派遣出国参加半年制以上的课程学习或者学历教育,建立健全分类施教、靶向培养的素质赋能机制,实施“菜单式”选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研学,切实提升素质培养的精准度、实效性。

  ——建立和完善国际化人才选人育人用人体系。

  选人方面:积极吸纳高等院校毕业生、社会招聘高端人才,加速培养现有国际化人才。

  育人方面:做到信任、尊重、包容、善待人才,营造识才爱才用才育才的良好氛围。和知名教育机构或学会、协会等合作开展国际业务系统教育和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探索建立能力素质模型,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岗位胜任力模型制定配套课程体系,分层级递进式培养。开展多元化培训方式,加强储备国际化人才队伍外派项目实战锻炼及培养力度,加大国际化院校合作力度,定期输送国际化人才进行深造。通过集中遴选、培养年轻业务骨干和核心人才,为国际化经营选好接班人。

  用人方面:在选拔、聘用、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国际化业务适配,深入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全面开展契约签订,严格考核结果刚性兑现,有效建立退出机制,坚决打破职位“铁饭碗”,积极推行国际业务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估体系,完善人才晋升管理制度,拓展人才发展通道,依据各岗位任职资格、能力、素质要求,明确不同专业人才成长途径,实施差异化培养。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增强对国际人才激励力度,完善绩效薪酬、约束激励机制,杜绝分配“大锅饭”,对岗位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合理拉开分配档次,重 点倾向责任重大、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的岗位。

  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凝聚实干创新的人才力量

  2021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中央企业年轻人才必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强国建设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为国家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企业家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思维,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与未来发展。“国际视野”要求企业家思考问题、做出决策,不仅要了解国际市场态势,更要了解把握国际贸易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单要了解本行业的前沿信息,更要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他相关产业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与把握,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革故鼎新,锐意创新。习近平指出:“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应始终保持敢于冒险的勇气,不断向未知的领域前行,敢于打破常规束缚,去开创新的模式、领域、市场,不断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应始终保持求新求变的好奇,不断适应世界的发展、引领世界的发展。应始终保持追求成功的激情,以澎湃的创新激情追求企业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终身学习,厚积薄发。优秀的企业家既应该是“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将,也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商。既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又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善于总结思考,不断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前进路上,要想前瞻性地做好应对外部冲击的充分准备,必须心怀敬畏,具备对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知识储备和深刻理解。读书学习,是保持战略定力、从容开拓新局的底气所在。

  ——交流互鉴,共赢共享。作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摩擦的现实,积极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以实际行动全面阐释我国的发展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同时,善于学习借鉴国际上一切优秀、先进的文化,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势造就人才。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铸造人才竞争优势!

 
 (本文转载于《国资报告》2022年第1期)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