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微视频”让工地安全教育“活”起来

  背景:据报道,湖南长沙某项目工地,为了提升一线工人安全意识,项目部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员工共同策划拍摄“工地安全微视频”,将日常最容易出现的“三违”行为搬上屏幕。从筹备拍摄到现场“找茬”,再到线上转发,整个流程不仅增强了教育效果,更让安全文化在班组中悄然生根。

  评论:在工地安全教育方面,仅靠“念文件、看PPT、划重点”的模式难以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一线工人听得乏味、学得被动。该项目部推出的“工地安全微视频”,让工友们亲自当“演员”、演“隐患”,让安全教育从“枯燥说教”变成“生动演绎”,真正“活”了起来。

  “活”在形式创新,告别“照本宣科”的沉闷。“工地安全微视频”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将“三违”行为具象化:外架工人演示违规操作风险,其他工友共同打磨剧情,每个场景都取材于真实工地。这种“身边人演身边事”的方式,比条款更直观,能让工人快速识别工作中的安全风险点。

  “活”在参与互动,激发“主动思考”的热情。“工地安全微视频”并非项目部单方打造的“宣传片”,而是工友全员共创的安全教育载体。从策划剧本、出镜演绎,到拍摄剪辑、查漏补缺,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工人的智慧。成片后,各班组共同观摩挑刺,探讨风险防范。这种“全员共创”模式,让工人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在互动思考中深化安全认知。

  “活”在效果落地,筑牢“安全第一”的根基。安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将安全理念深植施工各环节,让安全操作成为工人的本能。“工地安全微视频”的魅力,在于它打通了“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路径。工人参与拍摄违章场景时,不仅明确了禁忌,更理解了背后的安全逻辑;在视频中排查隐患的过程,也促使他们主动自查自纠。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安全规范从纸面条款转化为内心准则,最终外化为标准化操作,为工地安全构筑起坚实防线。

  从“照本宣科”的单向灌输,到“沉浸体验”的双向共鸣,“工地安全微视频”以创新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探索印证了安全教育无需困于固有范式,当内容锚定工人关切、形式贴合工地实际,借助短视频的鲜活载体搭建互动桥梁,安全知识便能从枯燥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直击人心的具象警示。不仅让安全意识如种子般深植心底,更以科技赋能筑牢生命防线,为工程建设的安全推进撑起坚实保护伞。

  王恩奎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