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工程建设>>项目经理>>

43年的无悔坚守

      记陕西省劳模 、中铁一局四公司郑州地铁2号线项目常务副经理石银生

  
工作中的石银生

石银生与青岛地铁公司观摩人员亲切交流

石银生在郑州地铁2号线黄-紫区间右线贯通之际拍照留念

  六月中旬,笔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中铁一局四公司郑州地铁2号线项目部,想要对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了43年,先后获得陕西省劳模、铁道部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的是中铁一局四公司河南工程事业中心副总经理、郑州地铁2号线项目常务副经理石银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石劳模是个倔脾气

  “石劳模是一个倔脾气的人,”这是笔者和项目上同事聊天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石银生,能够驯服三臂凿岩台车、高马克摊铺机、小松盾构机等“洋设备”,多次被单位授予先进个人、革新能手等称号,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和全路技术能手,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不普通的人,这一点恰恰从他的倔脾气上最能体现出来。

  在困难面前,石银生有着异于常人的毅力,他从来不会服输,无论面对是液压台车,还是CAD技术,他都能通过刻苦学习,慢慢钻研,学会,学透,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哪怕是面对当前最难施工的城市市政工程——地铁盾构施工,他也一样能够对盾构施工的各个技术环节了然于胸。

  石银生最早接触地铁盾构是在南京地铁2号线上。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地铁工程领域,中铁一局四公司甚至集团公司都没有很多可供学习参考的技术资料,地铁施工技术人才几乎为零。面对当前这一现状,倔脾气的石银生再一次被激发出了不服输的倔劲,他不断购买地铁施工技术书籍,查阅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地铁施工资料,虚心向有施工经验单位的技术人员请教学习。那个时候的石银生可以说对地铁施工技术的学习研究到了废寝忘食,痴迷着魔的程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对地铁施工一无所知,一切从零开始的石银生又一次让所有认识他的人刮目相看,50岁的他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掌握了地铁施工的一系列技术,填补了中铁一局地铁技术人才为零的空白。石银生参建的南京地铁2号线三个区间5761.8米盾构掘进中,成功穿越过粉砂层和国内最长的人工冰冻体。中铁一局四公司南京地铁2号线项目也因为工程质量优秀,先后被南京市政府和中国中铁评为“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称号和中国中铁优质工程奖。更重要的是中铁一局在南京地铁2号线施工中积累了宝贵的地铁施工经验,培育了一大批掌握地铁施工技术的人才,为后来成立专业性地铁公司及队伍打下了基础。可以说石银生为中铁一局在地铁技术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

  南京地铁2号线项目结束后,石银生又先后参建了北京、苏州、郑州地铁1号线等地铁施工,每一项工程都可以说是全线技术难度最大的。

  “老石干的都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又是河,又是桥,又是楼,下班也要操心,一天到晚都吃住在项目上……”石银生的妻子苦笑着对笔者说。

  听到妻子说到这点,石银生自己莞尔一笑,不可置否地点了点头。

  驯服拦路虎

  中铁一局四公司中标的郑州铁2号线位于郑州市中心,区间管线众多,地质情况复杂,建筑群密集,穿越多处风险源,并且紫荆山站车站结构为地下四层车站,为1、2号线换乘站,地下埋深达到37米,是自郑州开始地铁施工以来最难的一个标段。中铁一局四公司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出于对石银生个人能力的信任,决定任命他为项目常务副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

  面对郑州地铁2号线这个出了名的“拦路虎”,有着丰富地铁盾构施工经验的石银生没有被吓到。他在上任的那一刻起,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鉴于项目风险大,对技术要求高的特点,石银生在翻阅大量资料,与盾构专家多次交流后,积极向业主争取变更风险源级别,使用在北方极少运用的钢护筒技术进行施工,将风险规避到零,确保工程安全、质量。郑州轨道交通公司出于安全的考虑和对石银生的信任,最终同意了石银生的请求,将原来的一个一级风险源增加变更为七个一级风险源,项目采用钢护筒技术施工。

  “由于地质原因,钢护筒技术在北方是极少使用的,但是我必须建议使用这项技术。因为哪怕出现一零星的风险,就会对工程、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石银生告诉笔者。

  “石总敬业,严谨,操心,对细节要求特别高,以身作则。”项目总工刘子齐说道。

  项目农黄区间盾构接收,本来让项目其他领导班子轮流盯着就可以了,他可以只在办公室电脑屏幕上远程监控。可是已经59岁的他硬是下到盾构施工的一线工地,与项目技术人员、工人在一起。累了、困了就找个地方眯一会,但不过十分钟,他又起来了。在30多米的地下,温度较高,空气又不是太流畅,对年轻人来说都是十分难熬的事情,但是石银生却与其他人一道,盯了两天一夜,任谁叫他上去,他也不听,直至农黄区间盾构接收完毕。

  日常工作中,已近花甲之年的石银生更是每周亲自下工地检查一次,要下到三十多米的地下盾构区间里,梯子陡且窄,就连年轻人上下都显得比较吃力,可是石银生却风雨无阻,坚持了一年多。而项目方案的制定,评审,盾构机的组装、维修、保养,日常生产、协调等工作,石银生更是亲力亲为。

  曾经北京有位监理这样对石银生说:“哥们,你才是专家, 跟你打交道,真省心!”

  地铁项目是非常辛苦的,再加上项目队伍年轻,技术经验缺乏,思想波动大,对项目具有很大的考验。石银生针对项目特点,经常与项目员工沟通交流,积极听取项目员工意见,定期调换工作岗位,对项目职工宿舍、餐厅更是经常督促,整改,让项目员工思想上放下包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个舒适的工作、休息环境。

  有这样的领导以身作则,工程怎能够干不好,笔者不仅感慨道。

  烧掉的三柜子笔记

  石银生参加工作几十年,养成了一个买书、学理论、记笔记的好习惯。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书籍很少,早期从事机械工、电工,勤奋好学的石银生只能将买来的书籍,学到的知识记到有三百多页厚的笔记本上,工作闲的时候就拿出来认真复习、研究。工程项目本来就是长期流动性的,所以工人也是经常变换工作地点。每次变换工作地点,石银生的行李就比别人多一些,因为这些笔记都是他的宝贝,多少钱都换不回来。后来笔记越记越多,行李袋已经装不下了,石银生就把所有的笔记装到柜子里。等到了渝长高速项目的时候,石银生的书籍、笔记足足有三大柜子。

  可是,一场意外大火却把三柜子笔记付之一炬。石银生有次回家办事,同宿舍的一名员工用电炉子烤衣服,不小心失火了,三柜子书籍、笔记全被大火烧没了。回到项目的石银生知道后十分生气。说到这里,石银生仍是唏嘘不已。

  这么多年过去了,石银生记笔记的习惯还在,不过现在的他的笔记早已不限于在笔记本上了。电脑,U盘,相机都是他笔记的一部分,走到哪里,这三样东西都随身携带着,只要有重要价值的资料他都记录、拍摄下来,去别的单位学习观摩,他也会把人家好的技术经验拷过来,留作参考学习。

  没有一个徒弟的师父

  作为中铁一局第一批搞地铁施工的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出色的业绩,石银生早就成了中铁一局甚至中国中铁范围内的盾构专家。只要是有想学盾构的人求教他,他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别人。笔者了解到,自从在南京地铁2号线参与盾构施工以来,石银生带的徒弟已不下于百人。中铁一局四公司、城轨公司,甚至其他单位现在从事地铁施工,当了项目经理、总工的人都跟着石银生学过盾构技术。

  但是石银生却说:“我没有一个徒弟,大家都是一起工作,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不存在师徒关系。”

  旁边妻子也说:“来了就跟着学呗,什么师父、徒弟的。”

  话虽如此,但是跟着石银生干过盾构的很多人都说:“我是跟着石劳模学的盾构,石劳模是我的师父。”虽然没有中国传统的拜师仪式,也没有签订当下中铁一局四公司实行的师带徒协议,但是跟着石银生学到了技术,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石银生的学生也可以算得上桃李满天下了。

  作为中铁一局地铁方面的专家,石银生除了要处理项目上的日常工作外,还经常收到业主、相邻标段单位的邀请,去给他们传授盾构技术知识,解决盾构施工中的难题。现在,他还有几个关于盾构施工的QQ群,只要是网友有了盾构施工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就会一一为其分析、解答。

  曾经有其他单位以高薪邀请他担任顾问,有的单位负责人甚至说:“老石,等你退休了再来我们公司也可以。”他都一一婉拒了。

  至于原因,可想而知,正是企业对他的信任才让他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他的心里怀着对企业的忠诚。

  等退休了好好出去逛逛

  石银生的家在咸阳,以前没有高铁,回家比较麻烦,路上需要很长时间,但是现在郑州到咸阳的高铁也就两个多小时,项目上到郑州火车站也就十几分钟,石银生却和从前一样,一年基本上只回家一次。

  “每次回家,就会看到桌子上积了厚厚的一层土,从来都是打扫一下,交点物业费,住一夜就撤。”妻子说到。

  儿子在成都上班,从小就跟着父母四处奔波,小学3年级终于在咸阳稳定下来了,可是石银生回家的时候却很少。大学毕业后,石银生想让儿子学盾构,儿子在项目呆了一段时间后,说盾构太累了,就去了成都上班。现在儿子一年来项目几次,春节也带是带着媳妇在项目上与石银生夫妻一起过的。

  “虽然很辛苦,但是每当我坐在地铁上,自己心里都很自豪,很高兴,毕竟是自己修的地铁。”听妻子笑着说到这些时候,石银生会心一笑。这也许是他们这些年来养成的默契吧。

  “再过一年,我就要退休了,希望退休前能够给公司多积累点盾构施工技术经验,多培育些盾构技术人才。”石银生意味深长的说。

  石银生妻子说:“等退休了,我和老石要好好出去逛逛,看看外面的世界。”

  经过近两天的采访,笔者对石银生43年来的默默坚守,43年来的无私奉献更是表示由衷的敬佩,也希望这个伴随着企业一步步壮大,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家庭幸福安康。

  (特约通讯员 李根学 通讯员 魏超 谭洪波 王新星)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